•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辽宁日报:和农大同学一起重回这些文艺经典现场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4/12/30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2月24日,辽宁日报《辽望经典》策划报道组走进沈阳农业大学,与100多名学生代表进行了分享交流,回望经典的形成发展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现场播放的集合视频《这些经典来自辽宁》中,策划报道组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辽宁文艺“现场”。

    从《我们走在大路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到话剧《父亲》、歌剧《苍原》、全景画《攻克锦州》《赤壁之战》,再到雕塑《沈阳中山广场群像雕塑》《“九一八”残历碑》以及连环画《十五贯》,这些出自辽宁的,给人以自信、坚定力量的文艺经典构成了全媒体策划《辽望经典》的核心,更成为了这场活动的主角。

    “辽宁是文艺大省,艺术门类丰富、创作资源丰厚。报道组从辽宁文艺史上那些经典的歌曲、美术、戏剧中撷取代表作品。三个多月的采访时间里,我们不断回望经典、探寻经典。”辽宁日报记者谭硕分享说。

    在现场,她从话剧《父亲》、全景画《攻克锦州》和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的采访经历出发,与同学们交流着她对于经典创作产生的思考。

    “对话当年的主演、主创、历史的见证者,走进全景画馆,探访历史遗址,翻阅故去艺术家的书籍……我们用各种方式努力“对话”经典,并尝试着找到这些辽宁文艺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谭硕说,“虽然相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历史而言,我们的采访还太过短暂。但,在他们的创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时代,看见了一个个起伏且坚韧的人生,更被艺术家们为人民创作的使命与责任所感动。”

    作为特邀嘉宾,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期刊编辑部主任、《音乐生活》杂志执行主编崔健从历史视角向学生们分享了他对于辽宁文艺经典的思考。他认为,《辽望经典》让我们从新的视角再一次走进了辽宁文艺。在他看来,这些作品都与鲁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是1938年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如今,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等我省的多所艺术高校、艺术院团均源自鲁艺。”崔健说,“许多辽宁文艺的经典作品和其创作者就来自这些院校、院团。而且,我省许多深受鲁艺影响的艺术家们一直在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与时代创作,这也是成就经典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辽艺新剧《假道》紧张的排演间隙,话剧《父亲》创作团队代表通过视频的方式为现场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感受。国家一级导演、一级演员宋国锋表示,话剧《父亲》虽然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其中所展现出的奋斗精神是永恒的,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多关注话剧,喜爱话剧。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齐昕欣与学生们分享说:“从自己的表演经历来说,演员就是把一个个角色塑造好,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生们认真聆听。每一位嘉宾分享后,现场都会响起热烈掌声。沈阳农业大学学生王萌说:“在这次讲座中,自己了解到如此多的辽宁文艺经典,并且,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里,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情,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学生谢诗彤看来,这次活动让自己深受触动。“从全景画《攻克锦州》的创作过程,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力量的深远。在话剧《父亲》的人物塑造中,感动于一代人的奋斗,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与担当。”谢诗彤说,“这些经典让自己深刻感受今天年轻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自己也会继续努力,在时代浪潮中,贡献青春的力量。”图片、视频由辽宁日报记者刘芋彤制作


    新闻链接:和农大同学一起重回这些文艺经典现场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