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我省遭遇长时间、大范围、量级大的降雨过程,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不利影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迅速派出农技专家,奔赴受灾地块开展摸底调研和技术指导,助力各地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针对汛情,省农业农村厅强化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对畜牧生产、渔船安全监管、农业防汛进行预警,要求各地组织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前做好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同时加强灾情调度,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动态跟踪天气形势变化和农业受灾情况,确保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农业受灾情况,确保各地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组织各地做好防灾工作并进行灾后指导,安排技术指导组深入重点地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研究解决问题。
闻“汛”而动,向“汛”而行。省科技厅7月30日向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主动加强与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联系,针对性制定技术方案,帮助解决防灾减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突显科技属性,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保障粮食稳产增收作出贡献。
眼下,全省160多个科技特派团的1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在省科技厅的倡议下,奔赴全省各地加快灾后农业恢复、保障粮食减损稳产。
7月底以来,辽宁东部山区雨水相对偏多且连续高湿、寡照,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水稻科技特派团专家团队深入田间,调查受灾程度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特派团指导种植户强化控水技术管理,做到田间“浅—湿—干”间歇灌溉,改善土壤通透性,防止根倒伏,同时通过田间管理与药剂综合防控相结合,减少后期稻瘟病的发生,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
“今年种的是耐涝高粱品种辽杂82、辽糯10、辽糯22,耐涝性较强,按照专家的建议,我们积极预防洪涝,有效缓解了灾情损失。目前,60多亩高粱田长势良好。”看到高粱领域专家到现场指导,沈阳市法库县卧牛石乡苇子沟村高粱种植大户周双说,他们此前接受过专家积水排涝、防控止损及涝后田间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对继续种好高粱有了更充足的信心。
近几日的强降雨,让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部分地区的蓝莓基地遭受严重灾害。由辽东学院承担的辽宁省蓝莓首席科技特派员、辽宁省宽甸蓝莓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灾后技术指导。针对部分种植户温室遭受浸泡,特派团专家现场制定应急预案,建议泡水时间短的尽快排水,清理叶片表面淤泥,松土排湿,防治病害。对于泡水时间长且受损严重的温室,建议采用基质栽培等形式快速恢复生产。
灾情出现后,省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派出100余名科技专家赶往受灾地区,深入田间地头,掌握灾情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该院随后组织派出500余名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专家到基层,参与科技助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7月下旬,鞍山市台安县部分地区庄稼遭受水淹,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到现场进行查看后,迅速制定下一步防灾减灾的技术方案,从改善土壤板结到提高地温,从杀菌施肥到催早成熟,都给出了具体应对办法。同时,针对受灾严重的绝收地块,专家团队建议及时开展补种毁种工作,补种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早熟大豆、杂粮杂豆、蔬菜等作物,最大限度弥补损失。
为提高服务效率,省农业科学院蚕科所辽东绿色经济区柞蚕产业科技示范项目主持人马彦辉副研究员还利用快手平台进行直播,重点围绕强降雨天气下,柞蚕出蚕收蚁存在的问题进行线上指导,蚕农在直播间异常活跃,“蚕卵如何消毒”“受潮蚕卵如何晾干”“阴雨天匀蚕注意点啥”……问题接踵而至,马彦辉一个个细心解答,并交代若干注意事项,受到蚕农的热烈点赞。
强降雨发生后,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走进生产一线,用自己的专长指导种植养殖户,增强他们对降低损失的信心。
7月29日,沈阳农业大学花卉栽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负责人孙红梅教授率团队紧急赶赴沈阳市浑南区和沈北新区花卉种植基地等洪涝灾害重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已经产生严重洪涝灾害的花卉生产基地提出灾后管理技术指导,并提供未来应对强降雨天气的减灾管理措施。针对沈北新区一花卉基地出现大量菊花苗叶片萎蔫、部分植株倒伏的现象,孙红梅现场指导花农挂盖遮阳网适当遮阴,对倒伏、浸泡松动的植株及时扶正,对露出地面的根系及时培土,促进植株恢复长势。同时指导花农喷施消毒剂、杀菌剂,对土壤和植株进行消毒杀菌。
持续多日的强降雨给铁岭开原市肉鸭养殖业带来不利影响,存在疫病暴发的潜在风险。8月1日,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栾新红教授带领相关专家前往开原市开展调查、调研,并进行汛期肉鸭养殖生产应急技术指导。在实地走访多家受强降雨影响较大的肉鸭饲养场后,团队就雨后鸭场生产管理及疫病防治制定详细方案。同时根据养殖户需求提供有关疫病的病原和抗体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支持。
田间“保卫战”已经打响。专家们正以技为“笔”、以“汗”为墨,帮助老乡全力以“复”绘“丰”景。(记者胡海林 孔爱群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