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辽宁日报: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来源:    日期:2024/03/1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核心提示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擘画蓝图、指路领航,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过去的一年,辽宁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夺取了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振兴发展从“蓄势待发”走向“谱写新篇”,交出了一张分量厚重、提振士气的年度答卷。

    2024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继往开来的前行坐标。辽宁全面振兴蓄势待发,全省上下锚定目标,向“攻坚”聚焦,朝“攻坚”发力,坚决打好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聚能。

    全国两会期间,辽宁日报联合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同步推出大型联动报道,邀请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建真言、献良策,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沈阳新松机器人C4车间是我国首个工业4.0生产示范实践厂区,实现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在长春中国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机械臂正在为J7整车安装轮胎

    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第五管理区金色稻田里,收获机开足马力联合收割

    2023年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20届冰雪那达慕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幕。图为参加比赛的选手入场

    辽宁

    时至势成兴可待

    辽宁日报记者  王 坤  刘 乐  王 月  任梓溪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辽河之畔,春潮涌动。

    多个重大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文旅、体育等消费势头稳中向好;各地纷纷组团开赴外省市开展招商活动……春日的辽沈大地,释放出催人奋进的蓬勃力量。

    辽宁省委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向新时代“六地”建设进军,全面打响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

    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过去一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5.3%,自2014年以来增速首次高于全国。辽宁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生重大转变,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发生重大转变。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回顾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取得的许多鼓舞人心的战果成绩,在辽全国人大代表、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坚信,只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敢闯敢干加实干,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推动制造业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辽宁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天优势。”张进代表表示,科教资源优势正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的胜势。

    张进代表建议,要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下更大功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培育以新一代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机器人、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聚力攻坚,助力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委员带领企业深耕工业母机行业,解决了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可控的诸多“卡脖子”问题。他认为,发展高端工业母机是我国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持之以恒聚焦工业母机行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集中政策资源推动国内少数具备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工业母机企业向高端化、精密化、定制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加强国际融通与合作,在国际机床市场中寻求更大突破。”于本宏委员建议。

    让“中国碗”装更多“辽宁粮”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是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之一。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辽宁各类农产品供给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在陈温福委员看来,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就是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切实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使良种良田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辽宁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陈温福委员建议,一方面,要不断推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改善黑土地的内在质量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要做强陆海物流枢纽功能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地处‘咽喉之地’的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枢纽。要紧扣我省向东向北开放的战略布局,发挥区位、港口、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做强陆海物流枢纽功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心宇代表认为。

    王心宇代表建议,聚焦辽宁新时代“六地”这个目标定位,牢牢牵住开放这个“牛鼻子”,抓住国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大机遇,下足功夫做好通道、枢纽、产业三篇文章。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加快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构建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区域新的产业组织,促进存量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群式发展。同时,通过资源重整、创新引领和数字赋能,催生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升级”发展信心更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过去一年,任勇强代表切实感受到了辽宁营商环境发生的重大转变。他表示,辽宁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力度,持续推动“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改革,优化政策兑现审批流程,让企业得实惠、发展提质效。

    当前,辽宁正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这让任勇强代表带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足、动力更强。他期待,政府相关部门在能耗指标、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降低制度性成本;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加强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战鼓声声催奋进,百舸酣战正当时。当前,辽宁正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正是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好时候。代表委员们一致表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咬定目标不放松,保持定力不动摇,积小胜为大胜,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吉林

    战鼓催征谋突破

    吉林日报记者  杨 悦

    时节如流,华章日新。

    2015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来到吉林考察,赋予吉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大责任使命。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再次为吉林发展领航掌舵、把脉定向、打气鼓劲。

    咬定目标,敢闯敢干。遵循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广袤的吉林大地处处涌动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锐意进取的新吉林回荡着蓬勃发展的律动。

    2023年,吉林交出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转眼来到新一年,航班起落,高铁疾驰,跃升“顶流”的吉林冰雪引来旺盛客流;铲车轰鸣,银线飞架,重大项目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诸多企业喜迎“开门红”……

    春回大地,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场景在白山松水间渐次铺展。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成破题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谋划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体现吉林的使命担当,吉林省提出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并成为吉林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破题之道。

    春日的长春,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各类工厂内,机械手臂日夜挥动,载着零部件的中欧班列驶向欧洲腹地……

    长春市扛起“一主”担当,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

    包括长春市在内,在“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一汽红旗、解放等品牌持续领航,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

    同样势头强劲的,还有剑指“万亿级”、唱响“四季歌”的吉林旅游产业。

    这个雪季以来,吉林冰雪频频“出圈”,春节假期的成绩更是热辣滚烫——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051.7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5.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03%。

    吉林全省旅游市场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强劲势头的背后,是“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精妙布局。

    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吉林省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寻求突破。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吉林省还拿出关键一招——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后,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即赴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与各省区市开展经贸交流,签订合作项目,为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随后,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吉林省考察,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到辽宁学习考察,东北省区“一家亲”,团结协作,抱团发展,携手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坚决担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

    2023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3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21.14亿斤。

    心系“国之大者”,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这份答卷怎能不叫人欣喜?

    吉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造良田、用好种、推良技、优农机、强主体,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与金黄遍野的丰收场景相映衬,抬头即见“吉林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现如今,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

    能源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锚定“风”“光”新赛道,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吉林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升到战略层面。通过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牢牢把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条新能源产业链条随之集聚,带动了百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中国中车集团、三一集团、华能、大唐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驻,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已成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立足吉林面临机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对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布局——以“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

    2023年,吉林省产业动能竞相迸发——

    汽车产业集群实现稳步“上台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

    装备制造业亮点频出,长光卫星建成世界目前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中车长客研制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运营保障任务;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开复工风电光伏装机719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突破2500万千瓦;

    旅游万亿级产业强势推进,全年接待游客3.14亿人次,旅游收入527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已成为吉林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正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全力奔跑,奋勇前行。


    黑龙江

    同心勠力开新局

    黑龙江日报记者  桑 蕾  郭铭华  董 盈  孙思琪

    2023年至2024年冬季的黑龙江,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实践地。

    东北振兴最亮眼的一幕在冰天雪地中展现,而这仅是黑龙江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具体作为的一个亮点。

    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自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聚焦振兴的使命与任务,在企业家年会上,共同畅谈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举行中俄工程技术论坛,携手厚植新质生产力;举行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以特色优势谋划发展未来;与央企座谈,共谋深化央地合作。场场活动议发展,次次会议谋振兴。

    当《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正式出台,中央振兴东北的鼓声日渐激越,龙江振兴的足音也日益铿锵。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一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黑龙江振兴之旅正式启程。

    让龙江振兴的脚步快起来

    2月18日,大年初九,全省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

    2月20日,全省招商引资大会。

    2月21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四届年会上,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等重点领域,共签约项目125个,签约总额940.36亿元。

    2月22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2024年新春伊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大活动接二连三,密集程度让人应接不暇,件件都是振兴发展的关键。

    让龙江振兴的脚步快起来,这是龙江上下一致的呼声。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俞敏洪表示,黑龙江的变化让人惊喜。“尔滨”的“出圈”,表面看是冰雪旅游的一次“出圈”,背后有政府的引导,而大众的参与才是社会基层繁荣和活跃的保障。促使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在于黑龙江发展思路的转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如今的黑龙江,谋振兴,上下同欲;话发展,士气正旺。

    让更多龙江骄傲不断“出圈”

    时至今日,“尔滨”的“出圈”仍然让黑龙江各界念念不忘。

    住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张莉对记者说,很多人关心冰雪季过了哈尔滨是不是就没有热度了?其实大美龙江不只有大冰雪,还有大森林、大界江、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要大力推动黑龙江省从“一季独秀”拓展为“四季联动”。

    住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庞达表示,要打造中国两极穿越网红打卡地、中俄跨境旅游精品线路、中俄环兴凯湖生态旅游康养度假带,依托大兴安岭地区寒温带动物、植物宝库,建设大兴安岭寒温带动植物基因馆,黑龙江可挖掘的宝藏实在太多。

    其实除了北国的大美风光,黑龙江的其他产业近期也不断“出圈”——

    “神舟”“天宫”“嫦娥”“蛟龙”等“大国重器”上都有龙江贡献。集成电路碳化硅衬底等实现量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博实股份炉前操作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思哲睿手术机器人实现国产化替代……一批让龙江人骄傲的创新科技、新型产品纷纷问世。

    产业振兴是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着力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韩雪松看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锚定产业升级方向,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势。

    让龙江更多行业发展壮大起来

    2023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同比增长20%。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全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人数为近5年最好水平。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3%……

    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把优势条件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为龙江擘画的未来已经成为龙江人的行动指南。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孟祥会用财政资金支持的领域给出龙江未来发展的方向:围绕科研优势,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投入连续三年保持20%增幅,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省级财政人才资金预算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力兑现落实“龙江人才振兴60条”。围绕产业优势,省级产业领域资金预算投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助力培育具有龙江特色优势的“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的黑龙江正处在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期,黑龙江人有志气、有底气,更有勇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重振雄风、再创佳绩。在2024年的春天,请静听我们振兴的铿锵足音,这也是每一位黑龙江人厚积薄发二十载的心声!


    内蒙古

    蒙东振兴再提速

    内蒙古日报记者  李永桃

    “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蒙东地区面积和人口均占内蒙古全区一半左右,在东北全面振兴中既承担着共性任务,也肩负着特有使命。

    融入东北振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东北振兴战略,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助力蒙东在办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中展现更大作为,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厚植底色 逐“绿”前行

    2023年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好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指示和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更好统筹起来,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一件件具体事情落到实处。

    随后,内蒙古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提出8个部分46条蒙东振兴具体举措。

    按照顶层设计,蒙东地区统筹推进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等,全方位加速推进蒙东振兴发展。

    牢记“国之大者”,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蒙东地区逐“绿”前行。

    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风沙源。2023年下半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要求,内蒙古制定了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规划和方案,全面打响了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并明确了向沙地进军的“时间表”“作战图”。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全市坚持将防沙治沙、保护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实施‘三北’工程、‘四个千万亩’生态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7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47%;草原面积稳定在266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4.86%,比草原退化严重时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通辽市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以久久为功换生生不息。2023年10月19日,赤峰市喀喇沁旗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旗等地开展了自治区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蒙东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强,林草湿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蒙东地区开发林草碳汇项目13个,实现碳汇交易金额940万元。

    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023年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到内蒙古考察时深情嘱托。

    将殷殷嘱托转化为生动实践,蒙东地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农牧业方面,2023年,蒙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365.2万亩,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596.4亿斤;实施耕地轮作838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84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936.4万亩。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第一重镇。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2023年,蒙东地区8个智能制造及机器换人项目(第一批)获得内蒙古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呼伦贝尔布局大豆,兴安盟布局生物育种,通辽布局肉牛和玉米,赤峰布局设施蔬菜等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共同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联盟。

    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内蒙古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文件相继推出;兴安盟阿尔山市成功举办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吸引游客5.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6亿元。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民生实事,蒙东地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公路方面,G5511大板至查白音他拉、G5511安业至公主埂、G10海拉尔至满洲里项目已完工或主体完工,开工建设G5511查白音他拉至草高吐、G1015新发至科右中旗项目。

    铁路方面,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和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机场方面,呼伦贝尔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机库工程和二期停机坪工程均已完工,阿尔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能源方面,内蒙古蒙能科右中电厂、京科电厂二期均已建成,中核集团扎兰屯200兆瓦风电、锡林郭勒盟上都200万千瓦外送基地项目已全容量并网,锡林郭勒盟特高压400万千瓦外送基地项目新能源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踏着新时代的鼓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示新魅力、释放新活力,蒙东地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再扬风帆,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摘自3月5日辽宁日报》第四版)

    新闻链接: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