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2023年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辽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考察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钱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胡培松、周卫出席开幕式。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奎男,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广林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与生产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及相关企业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胡培松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此时召开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辽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考察会,旨在进一步加强水稻产业各技术领域间的学术交流,推进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水稻创新团队以及企业的对接,从而推动水稻产业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张奎男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集科研、推广、教育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对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辽宁沈阳召开此次会议,是对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极大支持,也是推动我国水稻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辽宁乃至全国水稻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刘广林表示,沈阳农业大学是我国超级稻的发祥地,以杨守仁教授、陈温福院士为代表的几代沈农人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潜心钻研,培育出了多个超级稻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北方稻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必将为我国水稻研究领域专家的学术交流搭建新的平台,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合作提供新的契机,为产学研协作、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的空间,为我国水稻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能量。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余应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魏松红等4位专家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围绕高产基因挖掘与分子设计育种、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水稻种子活力无损伤检测分选研究、水稻对纹枯病的免疫调控及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
胡培松就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一是就绿色优质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与示范等产业重大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扎实开展水稻产业科技特派团、水稻产业专家团工作,将体系“服务县域经济”重点任务与科技服务团、产业专家团工作相结合,打通科技成果应用和服务产业一线“最后一公里”;三是继续开展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和咨询服务,监测生产和市场异常变化并及时上报,同时组织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于2007年由原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建设,水稻体系是首批启动建设的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通过中央财政对研究人员的稳定支持,将分散的科技资源集聚,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优势科技力量,围绕水稻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需求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培训、政策咨询和应急服务。
稻体系成立以来,共有86位岗位科学家和100位试验站站长承担过体系任务,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为适应水稻科技创新形势新需求、保证水稻产业链的完整畅通,目前调整为包含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研发、病虫草害防控、农机装备研发、产后加工及综合利用、产业经济的全产业链共54个岗位科学家、48个试验站的结构布局。
2023年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辽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考察会的召开,通过研讨交流,体系力争在突破性品种培育、绿色高效技术研发、病虫草害防控、智能农机装备和产后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开幕式前,与会专家学者前往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沈阳农业大学卡力玛水稻实验站,深入田间地头察看了包括沈阳农业大学新育成的产量潜力高、抗病性强的北粳1705在内的300多个水稻新品种和秸秆炭化还田长期定位试验,仔细观察比较各品种的田间表现、长势长相,直观了解这些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潜力优势及相关培育技术,探讨生物炭技术在黑土地保护和农田固碳减排方面的应用潜力,纷纷表示肯定和赞赏。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新闻链接:中国农网: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在辽宁沈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