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北国网:在广袤农村大地放飞梦想

    【来源:    日期:2021/10/26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金秋十月,大地流金。

    望着葡萄架上结满的累累硕果,北镇市常兴店镇常兴鸿远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种植户们个个喜笑颜开。

    “又是一个丰收年!”比种植户更开心的是沈阳农业大学的25名研究生。他们用数据话丰收:三年北镇葡萄产业增收11.32亿元,农民腰包一年比一年鼓。

    25名研究生组成“北镇葡萄振兴”项目组,三年里,他们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979天,走访葡萄种植户近万户,线上线下培训3400余场,策划并开展品牌推广活动行程12万公里,把学习与科研融入农村实践,把聪明才干投入乡村振兴。

    能够在广袤农村大地放飞梦想,25名研究生比北镇两万名葡萄种植户收获的更大更多。

    这份收获得益于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合作社”实践育人模式。作为我省“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之一,沈阳农业大学连续八年推出以“大学生+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中国好农机”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反哺社会,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合作社”实践育人模式的初衷,让农业专业学生认识农业、参与农业、实践农业、就业创业,真正成为专业人才,拥有一技之长,担当国之重任。

    “大学生+合作社”实践育人模式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假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三农”事业的认知差异,按照“由浅入深、提升素质、强化能力”原则,进行“认识农业、参与农业、实践农业、就业创业”的梯次设计,将学生以高低年级搭配2-4人为一组,通过在实践中完成不同阶段的既定任务,强化学生知农爱农的自我体验。

    8年来,沈阳农业大学与全国30个省份2000多家大中型农民合作社紧密对接,建成实践育人基地,积极送学生下乡。学校推进“成长导师+专业导师+合作社导师”三导师制度,导师与学生同步实践,同吃同住,实现学校、合作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育人力量在农村一线汇聚。

    学校还广泛搭建理论宣讲培训平台,积极引导学生为农民提供政策宣讲、信息反馈、疑难解答等智力服务,成为乡村振兴的理论宣讲员、信息采集员、科技辅导员、专业研究员。8年来,仅为农村群众开展宣讲、培训服务每年受益群众超5万多人。

    “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北镇葡萄振兴”项目组三年培养4名博士,17名硕士,有2名硕士在北镇完成学位论文,公开发表5篇相关学术论文,在带动一方产业振兴同时,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国好农机”社会实践文化品牌聚焦“科技支农帮扶”,选取合作社中的典型—农机合作社,发挥大学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成立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技服务团队,以科技下乡、智力帮扶合作社的方式,加速科技成果在乡村振兴中的转化速度,将科技支农帮扶带到田间地头,使社会实践团队真正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项目推进以来,每年学校动员近万名学生与2000多个村集体和农业合作社建立稳定关系。截至目前,通过向乡村提供的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直接受益种植面积达180万亩。

    广袤农村大地,青年大有可为。“大学生+合作社”实践育人模式项目推进以来,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爱上农村,他们选择在学业有成后主动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先后有21名大学生进村创办合作社和农业公司。

    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的推动下,由沈阳农业大学牵头成立“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截至目前,委员会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名优秀大学生理事长。“大学生+合作社”实践育人模式也得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的积极认同和响应,累计近1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新闻链接:https://wap.lnrbxmt.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242060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