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抚顺晚报:省科技特派团为清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    日期:2020/06/10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年来,3支省农业科技特派团先后入驻清原满族自治县,他们分别致力森林生态保育、中药材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和深加工等领域,通过新品种开发、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科技力量驱动等,助力清原走上农业与科技整合发展,产业与乡村融合发展快速干道,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展翅”递进。

    科技力量助中药材 U型产业带无限“延展”

      近年来,清原的中草药在全国闯出了名气。今天成就的取得还得从30年前的一场结缘说起。

      上世纪90年代,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傅俊范与清原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农民徐等一结成科技对子,开展野生龙胆草驯化课题研究,与此同时,共同探索出苍术、玉竹等中药材平地种植技术。这种农业与科技,科研人员与农民的“碰撞”不仅实现了20余种大山深处中药材在农田地里“安家”,还成就了今天清原乃至东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如今30载已过,傅俊范已经退休,他的学生周如军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如当年一样,周如军与徐等一的儿子徐恩国结成科技对子,继续铺就清原中草药种植与发展之路。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围绕清原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2019年10月,辽宁省科技厅选派了沈阳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团队10余名中药材专家,组建了清原中药材省级科技特派团,以清原中药材产业和农民技术需求为引导,以清原科技局为纽带,以沈阳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团队为技术依托,以傅俊范教授、周如军教授和农民技术员徐恩国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主力,开展科技下沉、人才下乡,深入开展中药材新品种试验、选种、推广、栽培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科技示范基地技术辐射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利用县域中药材原有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和周边开展中药材种植,延展中草药种植与开发,在辽宁省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5月下旬,国道202线英额门镇附近是最美的,因为,一侧的白鲜皮正值花期,绿意葱茏间镶嵌着成串的粉红色花骨朵,形成了独特的路域景观段,另一侧的黄精也正值生长旺季,碧色连天。

      5月28日,科技特派团再一次来到徐恩国的白鲜皮种植基地,查看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徐恩国介绍,30年来,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让村民尝到科技创新的甜头,特别是在科技特派团专家帮助下开发出的黄精、白鲜等新品种,抢占了市场,合作社去年实现销售4000余万元,预计今年药材销售可达50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超4万元。

      周如军经常带学生来清原药材种植基地,和药农们不一样,周如军和他的学生一旦发现不健康的药苗会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带回样本进行病因研究,为整个基地的药苗成长未雨绸缪。

      中草药省级科技特派团与县科技主管部门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在英额门镇、清原镇、大孤家镇等地建立了白鲜、黄精、龙胆草、威灵仙等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4个,服务和扶持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个,以点带面,进行技术辐射,吸引4个省份的大量药农和药商前来考察,示范作用明显。

      在科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团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了“老农民”的思想,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目前,英额门镇椽子沟村96%的农户从事种植药材,英额门镇成了有名的“龙胆之乡”,清原规划建设的药材种植U型产业带,横跨4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每年增加药材面积1万余亩。记者 田 旭 文并摄(摘自2020年6月10日《抚顺晚报》A08版)

      新闻链接:http://0245.net.cn/fswbepaper/pc/paper/con/202006/10/content_20756.html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