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沈阳统战:从留学归国教授到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来源:    日期:2020/05/2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大学教授到最基层、最贫困乡村工作,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一把年纪了,放弃舒适的省城生活到穷乡僻壤遭罪,图啥?”……2018年3月,时年56岁的沈阳农业大学归国留学专家马世良教授自愿报名出任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第一书记时,很多朋友、同事、学生表示不理解,但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自己站在什么位置,自己做什么,而是取决于党和人民需要他做什么。不论是当年学成归国还是今天的驻村工作,都是祖国需要我做的。”

      马世良教授是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入选辽宁省首批“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领军人才,获评“沈阳农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主要从事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免疫抑制机理、功能食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的机制、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细胞浸润与组织纤维化对肿瘤细胞浸润和远端转移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主持省级课题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6篇,被SCI和EI收录10篇。曾于2002年至2006年在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至2008年在美国FORSYTH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作为沈阳农业大学首批驻村扶贫干部,马世良教授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从基层党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是一口一口啃硬骨头、一步一步攻坚克难的过程。针对村里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马世良教授切实担负起“第一书记”职责,注意发现和培养在家务农的年轻人,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产业致富过程中快速成长。如何将“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结合乡村实际加以落实,马世良教授从村党支部的现状出发,每个月根据上级党委的党建指示函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易于实施、便于党员接受的党建活动。他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成测试题,以党小组答题的方式,让党员在集体完成测试题的研讨过程中,加深对条例内容的掌握;通过第一书记讲党课,帮助党员强化《条例》中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利用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契机,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在扶贫工作过程中,马世良教授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没有乡村振兴的繁荣发展就谈不上脱贫攻坚的如期完成。为了帮村里谋划长远脱贫项目,他驻村后第一时间对大伙房村的气候、地理、种植和养殖传统进行深入调研,并利用周末返沈探亲的机会,进一步了解市场供应需求和人们的消费期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设计“沙地立体种植体系建立与沙地休闲庭院建设长期规划”,自费6000元引种试栽、试种不同品种的脆枣、果桑、雪莲果等,并先后主笔完成了《脱贫薄弱村项目建设申报书》、《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书》和《大伙房村健康促进村建设申报》等健康村建设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马世良教授积极参与当地扶贫农场建设,搭建校地沟通桥梁,多次邀请农大不同领域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上主动作为。马世良教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当地村干部和百姓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彰武县委专门给学校党委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马世良教授在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的工作表现,感谢学校长期以来对彰武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

      “驻村扶贫工作决不是简单地搞工程办项目,而是要着力破解脱贫攻坚难题,从根本上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师和派驻乡村工作干部,更应该再加一把劲儿,以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目前,马世良教授正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征程中不忘留学初心,牢记报国使命,为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诠释着沈阳农业大学归国留学专家和驻村扶贫干部的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sGlLjPEm0z4TZFVU6tzA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