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辽宁日报:他们来了,农民富了,产业兴了——科技特派员,把科技“种”在田野上

    【来源:    日期:2019/12/16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提要

      在不久前结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我省两家单位和两名个人获科学技术部通报表扬。他们是我省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科特派”奔走乡村,让科技牵手农业,促农增收,促业兴旺,让广袤的黑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开出创新花,结出科技果。

      截至去年年末,我省省级科技特派团已累计派驻科技人员4370人,开展服务3万余人次,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66项,建立示范点(示范基地)127个,示范面积超3万亩,为我省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人生地不熟的农村,“科特派”是如何推广新技术的?又是如何让科技在黑土地上扎根的?当科技牵手农业,农村产生了哪些变化?

    请看本报调查——

      示范带动让农民爱上科技

      示范基地既是“试验田”也是辐射源。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康平县果树省级科技特派团团长吕德国表示,“科特派”的任务是把好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爱上科技,并学会用科技致富,而这离不开技术示范。

      过去,辽阳以北不产优质大苹果,寒富苹果之所以能向北推移200公里,由最初的几万亩推广到现在的170多万亩,就得益于全省各类气候区的200多处“寒富”苹果试验示范园的辐射带动。

      “示范园按专家的意见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自然生草、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等,为广大果农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康平县方家屯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唐利说,在专家指导下,镇里建成100多亩示范园,土肥水简约化增效技术、高光效树形及简约化修剪技术都在示范园试验应用。

      在示范园的带动下,果农纷纷跟进,几年工夫,“寒富”就发展成为康平县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居领先地位。

      在全省,“科特派”通过建立各类示范基地,让科技的星火,在农村渐成燎原之势。

      在康平县方家屯镇东小房身村,有一个50亩“寒富”苹果示范园,每次吕德国下乡都要过去看看。这个管理精细的果园属于于光远,他是最早一批接受培训的农民,2003年就开始栽植“寒富”苹果的他,俨然已成为当地的技术专家。

      “专家谈不上,但附近乡镇甚至外县果农有问题都会咨询我。”于光远笑着对记者说。多年的果树栽植经验加上自学和听课培训,让他掌握了从修剪到肥水管理的全套栽植技术。

      针对辽宁苹果新区果树从业人员现状,吕德国带领团队成员一年12个月在各地开展技术培训,先后培训果农60万人次,解决了农村100多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为辽宁苹果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才。近年来,我省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发展立体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等9家单位,根据全省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每年开设蔬菜、果树、畜禽等十余门专业课程。截至去年年末,累计培养农民技术员2.3万人,返乡学员共成立专业合作社1610个,建立家庭农场330个。

      有了一技之长,农民变得更有情怀、有尊严,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此外,在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广大“科特派”也是重要力量。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加大科技特派员覆盖力度,实现了省级科技特派团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围绕康平、彰武、北票的设施蔬菜,岫岩、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食用菌,义县、建昌的果树等30个农业特色产业,选派32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扶贫对接,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涉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辽宁日报记者孔爱群文并摄 方亮文(摘自2019年12月11日《辽宁日报》A08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