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玉 通讯员 安俊学)吴长富是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苗木合作社的一名普通农民。近日,他分别给几位“大学同学”打电话。通话的内容主要是和大家商量如何建立苗木销售经营网络,怎样才能让他的果树苗卖上个好价钱。
    农民怎么会有“大学同学”?去年12月,吴长富报名进修沈阳农业大学组织的首届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在这期研修班的160名新学员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也有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农民企业家,都是农村推广新技术的致富带头人。他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产业规模扩大后不会经营。沈阳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不讲理论知识,也不讲生产技术,只讲农业政策和如何搞好经营管理。因此,研修班一开班,便受到这些农民企业家的热烈欢迎。
    近20年来,沈阳农业大学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托,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农民培训工程。
    从1994年起,沈阳农大先后与朝阳、沈阳等7个市签订“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训协议,选拔优秀青年农民到校脱产系统学习两年,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知识型、管理型人才;2004年,实施“青年农民上大学工程”,由沈阳市科技局选出优秀的农村青年,到沈阳农大接受为期一年的非学历教育;2007年,实施了“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接收有一定经验的农村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进行半年制、非学历的专业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蓝领农民”,这些学员大部分都成了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在农村第一线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家致富。
    此外,沈阳农大还开展“乡土拔尖人才、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承担中央组织部组织的“涉农县区的县长专题研究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据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介绍,近年来,沈阳农大通过十余项培训工程已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农业人才2.4万余人。这些掌握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是地地道道的“不走的农业专家”,他们成长在农村,创业在农村,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摘自《中国教育报》4月2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