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沈阳日报:老教授扎根农村 科技成果创亿万收入

    【来源:    日期:2012/07/26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 封葑)老教授退休后都能忙点啥?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有专长的老教授们“扎根”农村,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推广农作物、果树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农业科技100多项,仅推广“寒富”苹果,就创造价值超过50亿元……

        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于1992年的老科协,20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市协会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校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在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协会工作多次受到全国老龄委、中国老科协的表奖。

       推广超百种新品种 从寒富苹果到“沈农87”

        多年来,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的老教授们推广农作物、果树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农业科技100多项。

    提起沈阳人熟知的“寒富”苹果,不禁让人想起一直致力于抗寒苹果“寒富”培育、开发推广工作的李怀玉教授。目前,她已在辽宁中北部等十几个省市开发80多万亩,栽培“寒富”苹果6000万株,其中半数以上进入盛果期,创造价值50多亿元。由于成绩突出,沈阳市政府奖励李怀玉教授5万元。她还获得省政府“辽宁十大有突出贡献老专家”称号,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

        玉米杂交种“沈农87”由杜鸣銮教授选育出,早在2001年就已由辽宁、河北等省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与沈阳农大种子公司、内蒙古敖汉金丰种业公司等生产销售,十年间制种面积已达4万亩,生产推广面积400万亩,亩增产100斤,经济效益达4亿元。

        王绍斌教授退休后一直坚持在农村推广新技术,共办培训班18次,培训农民125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60余人次。最为难得的是,他对养羊小区的农户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养殖小区从北京引进良种羊“东佛里生”6只,为以后生产三元杂交肥羔羊打下了基础。他还帮助阜新、葫芦岛等地引进鲁花系列花生新品种,推广机械化栽培技术,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老教授常年“蹲点” 穷山村人均收入超3万元

        “科技进村入户”是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的一个品牌工程。

        李振洲、曹鹏翔等教授经常到沈阳市郊以及本溪、阜新等20多个县区给农民讲课,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民和农村干部3万多人次。郭殿荣、姜启良等十几位教授常年坚持在农村蹲点,指导农业生产。郭殿荣教授退休后,平均每年在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蹲点150天左右,培训果农5000多人次,使这个曾经的穷山村,变成盛产蚕果的富裕山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为进一步贴近农民进行科技指导,根据市老科协的安排,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还相继建立了东陵果树老专家工作站、法库四家子蔬菜老专家工作站,作为服务农民,推广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的平台,深受欢迎。

       编写教材和专著  为四川灾区编科普读物

        老专家、老教授经过一生的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为此,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组织70多位老教授参与编写教材和科普读物,先后编写出《林业苗圃学》、《大豆产量原理》、《农业节水灌溉》等一批专著。根据省老科协的安排,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组织30多位教授编写《社会主义新农村丛书》(40本),为四川灾区编写《种植业》、《养殖业》、《人畜共患疾病》等科普读物3本。

        高东昌教授退休后积极参与了稀有濒危植物外来杂草调查及植物保护区的建立,还积极参加本溪、营口、抚顺等地青少年科普活动日,被沈阳市老科协评为“沈阳市科普名师”。

       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送锦旗赞“劳苦功高”

        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的杜鸣銮、韩俊彦等20多位老教授相继被聘为市县有关部门的科技顾问。杜鸣銮教授2010年积极参加沈阳市《我为“十二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他的论文被评为优秀建议,受到市发改委和市老科协表奖。高贡科教授曾被聘请为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科技顾问,培养出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受到领导和职工的赞扬,棋盘山风景区管委会送来一面锦旗,上书“老教授身怀绝技,建景区劳苦功高,谢农大人才支援。创大业再逞英豪。”

        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还多次组织老教授等在校内接待来访的农村干部和农民企业家,为他们筹建果园,苗圃,蔬菜大棚,畜禽饲养场以及农业技术园区等提供规划设计建议,为他们兴建经济实体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是沈阳农业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成立20周年。我们今年工作重点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现场组织培训,协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培育新兴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沈阳农业大学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老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李怀玉

        1934年生,沈阳农大果树专业教授。1990年退休后,一直坚持苹果育种课题的新品种开发推广工作,育成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寒富系列苹果新品种。她把大苹果的适宜栽培区域向北推移了200公里。她被中国老科协评为有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

    杜鸣銮

        1930年生,沈阳农大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退休后,继续完成玉米杂交种“沈农87”的开发推广工作,经2001年审核认定之后,已生产推广面积400万亩,取得很大经济效益。曾多次被沈阳市老科协评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得老教协“老教授科技兴国贡献奖”。

    王克

        1935年生,沈阳农大果树病理学教授。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山区果乡,了解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情况,讲课60余次,听众近万人次。由于讲课针对性强,并能实际指导操作,受到普遍好评。2005年获辽宁省老科协授予的“耆英奖”。

    李振洲

        1935年生,沈阳农大蔬菜栽培学教授。1995年退休后,通过校内外培训班为农民和农村干部授课几百次,听众1万余人次。亲自带领操作,很多学生都已成为当地的技术能手。他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科协工作者”等。 (摘自7月22日《沈阳日报》5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