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沈阳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通过学生社团、科技竞赛、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大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第二课堂打造出一批又一批抢手毕业生。
学生社团
让大学生在团队中成长
在农大校园内,大学生社团是绝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赛扶(SIFE)团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农大赛扶团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六年参加赛扶商业项目挑战赛,成功运作了12个公益项目,近3000名大学生参与其中。曲鹏曾经是SIFE团队的项目经理,毕业求职时被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选中,“公司看中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在SIFE团队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
创新竞赛
每年都有近千人参与其中
据了解,从2005年起,农大开始创办一系列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要自己设计方案,买比赛材料、焊接、打磨,近半个月的工作时间,几个人轮番上阵,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很多企业在机械设计大赛现场,就和获得一等奖的选手签订了就业协议。同时,学校举办的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动植物工艺标本制作竞赛等科技创新竞赛29项,每年都有近千人参与其中。
创业基金
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农大不但积极举办各类创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比赛,开设创业课程、认定创新学分,还专门设立了100万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近年来,沈阳农大的毕业生进行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创立沈阳富士牧业有限公司的东北饲料行业最年轻的企业带头人李辉;毕业后回家种蘑菇、带动乡亲们致富,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李鹏,都是在学校期间就开始创业的农家子弟。
校企合作
学生毕业前找到发展方向
“扬翔班”是沈阳农业大学与北京扬翔集团合作成立的新班级,至今已经开办了4期,每期近30人。“扬翔班”的学生每年暑假都是在公司里实习,像正式员工一样进行统一培训上岗。同学们反映,在企业里学的知识和学校课堂的理论知识就是不一样,有了这些实践经验,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就更得心应手了。除了“扬翔班”外,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在沈阳农大还有很多。这种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让大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沈阳日报》7月10日A4版 记者 王若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