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辽宁高校党建网站:着眼长远 跟踪培养 沈阳农业大学为辽宁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来源:    日期:2012/10/12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自2008年辽宁省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沈阳农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选聘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校、院、系三级联动方式,认真抓好目标培养、宣传发动、推荐选拔、考前培训、跟踪服务等环节工作,努力为辽宁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一、着眼长远、提前谋划,从各方面为大学生投身基层、参加选聘做好准备。 沈阳农业大学是省内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不仅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而且基层需要、舞台广阔。为此,学校采取了“三早”的办法,为毕业生参加选聘做好准备。一是早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大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将“三农”问题纳入“两课”教程,由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鼓励大学生关注“三农”、热爱“三农”,培养崇高理想和健全人格,唱响农业院校主旋律。同时,通过党校培训、政治学习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回报社会、投身基层的理念,激励他们到农村、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二是早选苗,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培养。采取定期谈心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品德意志、个性心理特点、就业目标等情况,掌握思想发展动态,对有意向到村任职的同学经过初步筛选,确定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管理环节加强该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农民现状、惠农政策、农村工作特点等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知农、爱农的意识。三是早实践,尽快承接地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学生教学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利用暑期返乡时机,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对当地农林牧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增强大学生对基层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164个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准备充分,每年沈农报考大学生村官的人数都超过200人。四年来,全校参加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累计达到122人,接近全省选聘总数的十分之一。

        二、广泛发动、严格把关,推荐最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报名参选。按照省委要求,做到“三个坚持”,确保把能吃苦、有志向、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毕业生推荐为大学生村官人选。一是坚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新闻网、就业信息网、校报、院刊、QQ群、飞信等宣传平台,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把选聘工作的要求部署传达到每位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二是坚持典型引路。不定期邀请大学生村官校友、优秀基层干部与在校大学生交流基层工作体会和心得,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激发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热情。比如,学校大力宣传蔬菜专业硕士研究生邱丽妍,放弃大公司高薪聘请,到阜新农村当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全校形成“到村任职光荣”、到基层大有可为”的舆论导向,呈现出毕业生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选的喜人局面。去年有近220名大学毕业生参加选聘,32人走上了大学生村官岗位。三是坚持择优推荐。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农村工作的选拔标准,突出“下得去、干得好、留的住”的要求,认真履行“学生自愿报名—学院审查—学校审核”程序,对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学生资格条件逐项审查把关,经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报校党委组织部审核。此外,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往届大学生村官对报考人员进行辅导,帮助报考学生顺利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2011年沈阳农业大学最终入选的32名大学生村官,个人笔试成绩居全省前列。

        三、加强联系、跟踪服务,为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长效支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专业优势,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长期帮扶支持。一是建立长期联系机制。采取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委划片承包的方式,对出自沈农的大学生村官实行跟踪了解。以寄送慰问信、调查函等方式,保持与他们的长期联系,了解工作情况、沟通交流信息。目前,有8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母校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向母校汇报工作状况和感受。二是建立导师帮扶机制。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提出的缺少科技项目的实际,学校及时启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为大学生村官确定帮扶导师提供支持。同时发挥智力支持行动、科技特派团的协调服务职能,对部分大学生村官所在村,依托省市县人才重点工程、科技开发推广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科教兴农活动。目前,共为23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科技帮扶导师,对36个大学生村官驻地实施了技术帮扶。三是建立创业支持服务机制。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兴业致富提供支持服务,采取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带课题送技术、带科技送信息等措施,先后帮助29名大学生村官发展规模化特色养殖、种植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学校还帮助毕业的大学生村官郭倩在沈北新区成立“关爱成长360基地”,定期选派大学生为村里的学生义务补课;积极协调,为大学生村官申办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提供服务,让他们在基层干事创业有支撑、有信心、有底气。

        今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又开始了,沈阳农业大学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扎实做好宣传发动、报名推荐等项工作,圆满完成省委下达的任务,努力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作出应有的贡献。(摘自9月27日 辽宁高校党建网站)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