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沈阳日报: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兴农沃土深根

    【来源:    日期:2012/11/08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通讯员 安俊学 摄影记者 张文魁)核心提示:建校六十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科研实力显著提高。在辽宁省、沈阳市科教兴农战略的指导下,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培育科研成果,培植科技基点,培养科技顾问,培训新型农民,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辽宁省和沈阳市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沈阳农大科技兴农功不可没。 

                                       百年积淀凝铸名校底蕴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西与沈阳城区相连,学校占地一万余亩,校园内山水相映、环境优美,有独特的农业科研实验实习基地,教育、科研条件优越。

        1952年,由著名教育家、畜牧学家张克威担纲,以始建于1938年的复旦大学农学院和起步于1906年的原沈阳农学院部分专业为基础,创办新的沈阳农学院。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教学与科研并举、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多学科的重点农业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成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8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设有农学院、园艺学院、土地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水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林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科学研究机构共计102个;基础、专业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开始,学校共有250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8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67人;专任教师中有院士1人,教授195人,副教授459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77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强化“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倾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可喜的是2009年陈温福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极大地鼓舞着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热情,也为学校师资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近几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辽宁省领军人才和“攀登学者”、特聘教授的教师人数快速增加;来自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加盟,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47%。

                                       特色培养育成桃李芬芳

        学校现有在校生222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1人,硕士研究生2379人,本专科生15777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454人。

        多年来,学校始终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要求,努力构筑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全过程育人体系,一批国家、省示范专业和教学基地建立,国家和省级模范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带动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重视本科教学、创一流本科教育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称赞。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1万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既有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行政单位的领导和杰出的企业家。学校紧紧按照全国和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强化教风、学风建设,沈农毕业生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特点为社会公认。今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组织评选的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入选的省属本科院校中,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排名第六,毕业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排名第四、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排名第五, 

                                        科技创新夯实民生之基

        学校除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向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外,还努力打造探索和解决国家科技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科研基地与思想库,成为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源,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献计献策。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主持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率领的课题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6个,这些新品种在东北稻作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平均覆盖率达65%以上,拉动东北水稻平均单产在10年里增幅高达14.9%,远高于全国同期水稻平均增产水平。农大育成的超级稻稻种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种子”。

        由沈阳农大主持的北方寒区日光温室项目经过创新研究与技术集成,首次将日光温室主要果菜全季节生产向北推移到一月份平均气温-28℃地区。近三年来,项目在北方九省累计示范推广391.3万亩,新增蔬菜238.6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65.1亿元。丰富了农民的“菜篮子”,为解决北方寒区蔬菜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目前在“三北”冷凉地区十多个省份栽植成功,在辽宁累积推广近80万亩,年增加经济效益近30亿元。“寒富”苹果已经成了辽北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2000年以来,沈阳农大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4600余项,有187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富民种子撒遍辽沈大地

        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响应国家和省市的号召,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工作,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点,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职或科技顾问,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在沈阳各县区的农业科技工作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工作者的身影,学校先后向沈阳市各地区派出96名科技特派员,他们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参与制订地方发展规划、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目前沈阳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80-200万亩,其中由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品种约占40万亩左右。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千重浪2号、沈农9816等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稻谷约为1000—1600万公斤,每年直接经济效益约为3200—5120万元。

        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园艺蔬菜团队先后在辽中县、新民市、于洪区、法库县、康平县15个乡镇建立20个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累计示范推广番茄、黄瓜、甜瓜和野菜相关技术与产品面积43.3万亩,新增产量11.2亿公斤,增加产值10.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1999年以来,“寒富”苹果在辽中县、新民市、于洪区、康平县、东陵区等地广泛种植,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已经成为沈阳市最大的果蔬产业。

        今年,沈阳农业大学在法库县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展农林废弃物炭化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牛粪、花生壳和玉米秸杆等农业废弃物开发生产炭基专用肥和燃料,创建国家生物炭示范县。项目实施将带动法库县乃至辽宁省生物炭产业快速发展,并有望在未来5年启动10亿元规模的市场。

        近日,沈阳市政府颁发聘书,聘任我校6名教授为沈康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专家组成员,参与论证示范带建设重大决策,为示范带建设领导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自2004年起,沈阳农业大学面向辽宁省和沈阳市先后举办“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共21期,接受有一定经验的农村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为农村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蓝领农民”,共培训学员2675人,这些学员现在都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在农村第一线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家致富。这些掌握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了“农业专家”,他们成长在农村,创业在农村,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大精神再创百年辉煌

        6月22日的《沈阳日报》全运版,整版报道了沈阳农业大学在十二运场馆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农大速度”。沈阳农大,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曾因种种原因错过了全国高校上一轮的扩张发展。在科学发展的时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大力支持下,农大抓住了有利时机,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011年初,学校党委确定了“‘十二五’补欠账,打基础,求发展,‘十三五’上台阶,大发展,进入全国农业院校第一集团”的发展目标。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是学校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重要决定。

        2011年4月20日,沈阳农业大学新校园建设指挥部成立,4月26日,新图书馆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新校园建设拉开序幕,校园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农大校园的东部校区里,到处都能看到生龙活虎的建设场面,校园里到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今年年底,校园建设规划第一期工程共20万平方米将全部完工。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校校园建筑面积增加了整整一倍,一个全新的沈阳农业大学展现在沈阳的东部,为活力沈阳增添了亮色。

        前进的脚步不会停顿。学校的校园建设第二期工程已经排上日程,目前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全部完成,明年年初将全面启动建设。沈阳农业大学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农大速度”,开始让这片传承文化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阳农大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在沈阳农业大学,现在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教职工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人心思干,只争朝夕,每个人干活都感觉有一股“劲儿”。这股“劲儿”是一种干事业的激情,是所有农大人在学校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感召下的同舟共济、积极参与和全力以赴。农大人现在满怀激情,在为建设实力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而奋斗,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奋斗。坚韧不拔、坚持发展、坚定信心、坚持不懈,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大精神”。(摘自《沈阳日报》2012年11月8日特86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