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共产党员》:李天来:让一年四季都是春天

    【来源:    日期:2013/07/18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作者 安俊学)在辽西一户农民的日光温室里,挂着一副对联:冬也春天,夏也春天,温室四季皆春景;种也由俺,收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对联是对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发明的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的最好注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从农村蔬菜大棚的栽培技术推广,到农业科技最高端的创新成果发明,李天来用了30年探索出一条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之路。

        天,嘎嘎的冷;地,冰封雪冻。笔者到辽西走基层,车辆抛锚,人像树叶一样被扔在风中,浑身直打冷战。

        “到温室里暖和暖和吧。”村民热情地指着路边一栋一栋绵延成片的蔬菜温室说。

        笔者一路小跑钻进一栋温室,掀开塑料编织的门帘,一股春意扑面而来:阳光穿过塑料薄膜,亮丽地洒在墙上、地上、蔬菜叶上;一人多高的瓜秧,瀑布一样挂着一串串鲜嫩的黄瓜,顶花带刺,含露衔珠。

        “老乡,这温室里多少度?”笔者问。老乡回答:“20多度。”

        “每天都这样么?”

        “一年四季白天都得20度以上,不这样,蔬菜花果就难以生长。”

        温室外零下十几度,温室内零上二十多度。笔者巡视四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

        老乡看出了笔者的疑惑,一指棚外:“阳光。”

        是谁让四季分明、冬寒夏暑的北方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笔者在车辆重新上路之后,选定了采访题目——写日光温室,写日光温室带给黑土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有了本文的主人公,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我国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发明者李天来教授。

       一头扎进黑土地的“海归”

        在辽宁省201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名单里,我们找到了李天来的名字。获奖的理由是:突破了北纬42°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喜温果菜并获得高产的难关,制定出规范化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万亩日光温室蔬菜现场,笔者见到了李天来:大高个,红脸膛,鼻宽唇厚,不像副校长,不像教授,像农民。

        一聊,才知道,李天来副校长不仅是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的毕业生,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归”。20世纪80年代前,东北农村“一进腊月门,家家是闲人”。为啥?天冷,又没有农活儿。由于冬季不能生产,我国北方地区的餐桌上,是亘古不变的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听说日本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1985年,怀揣着改变我国北方老百姓传统菜篮子、攻克北方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难题的梦想,李天来东渡日本求学深造。1988年,硕士毕业时,李天来正当而立之年,受到日本筑波大学和多个企业的青睐。“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的根在中国,我对中国亿万农民的生活改善负有天然的使命。”1988年4月,李天来听从母校召唤,携妻带子回国,一头扎在了黑土地上。

       在零下28℃的冬天种菜

        怎样才能解决北方冬季蔬菜供应的问题呢?采用南方种菜向北方运输,供应北方市场,是个办法,但我国北方人口多,交通和运力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供应。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当然也是一个办法,但如何能在冬季零下二十几度低温条件下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蔬菜呢?“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温室的采光、保温和蓄热性能要好,可在低温下满足蔬菜生产所需温光条件;二是要构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三是要低成本和节能,农民要用得起,生产要有显著效益。那么,在温室性能和成本上,是先满足低成本再满足性能,还是先满足性能再满足低成本?”李天来告诉笔者,我们采用了二者兼顾的原则。即:在选择农民可以承受的成本基础上,尽量满足在-20℃~-28℃地区,不加温、全季节生产喜温果菜的性能需要。不这样做,选用成本高的加温温室,温室看着好,现代化水平也高,但耗能多、效益差,这样就没办法大面积推广,也就无法解决北方地区蔬菜周年供应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李天来团队根据冬至日中午时刻合理透光率和保温蓄热理论与方法,研制出第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其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20℃以上地区,不加温、全季节生产喜温果菜,年亩产1.5万公斤的高产纪录,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90年代中期后,又根据冬至日主要采光区段合理透光率和保温蓄热理论与方法,研制出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其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23℃以上地区,不加温、全季节生产喜温果菜,年亩产2万公斤的高产纪录,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近年来,又根据合理截获太阳能理论及方法,研制出新型(第三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创造了-28℃以上地区,不加温、全季节生产喜温果菜,年亩产2.5万公斤的高产纪录,这一技术体系较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蔬菜不加温生产纬度向北推移了2°。

        就目前北方地区的蔬菜市场而言,没有日光温室冬季蔬菜生产,就不会有现在的市场供应状况,也很难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周年供应问题。因此,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周年供应的重要途径。李天来团队研制的三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其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为解决我国蔬菜周年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把“致富经”念到农民心坎上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俯下身子来到农民中间,李天来深知这句话的含义。

        辽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农业靠天吃饭,常常因十年九旱而影响收成。农民们一家几亩地,祖祖辈辈种玉米、高粱、谷子和豆类,往往是“种一坡,拉一车,收一簸箕,煮一锅”,生活很艰难。

        媒体评论人梁宏达曾这样形容过去的东北农村:“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地,六个月干闲。”

        在这样的地方发展设施蔬菜,不仅可丰富城乡蔬菜市场供应,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而且可将冬闲变冬忙,解决当地农民“靠天吃饭,吃不饱饭”的问题。

        笔者于2012年12月,来到宋杖子镇范杖子村的日光温室基地,外面白雪皑皑,日光温室里阳光灿烂,鲜绿欲滴,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快过年了,也不歇歇?”笔者问。农民说:“歇?年三十都捞不着歇,越过年,蔬菜需求量越多。”“种菜收益咋样?”笔者问。“比种苞米强多了,每亩日光温室蔬菜,每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

        见到农民们幸福的表情,李天来告诉笔者,想当初,农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有许多顾虑。“农民家底薄,赔不起。”后来,李天来团队在各地建立示范点,让农民不仅听到还能看到,让他们不仅口服而且心服。有一户农民心服了,做成了,其他农民不需要再动员。这也成为李天来团队20多年来的一贯做法。实践证明,这是带动日光温室蔬菜发展的好途径。“农民是最讲实际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不到实际,农民是不会轻易听信的。”李天来说。

        如今,20多年了,李天来提起他们,仍然如数家珍。1990年,在大连市瓦房店的李永群家做日光温室冬春季黄瓜高产栽培试验;1990年,在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镇拉马台村陈宝钦家做日光温室番茄试验;1991年,又在同村景泉家做日光温室冬茬和春茬一年两茬高产栽培试验,使他们成了沈阳市第一批冬季自产番茄上市的菜农。北票市五间房镇西沟村的王胜军、张志忠,听了科技培训课后,在自家地里建起日光温室,当年就有了效益。现在不仅成了种番茄大户、种甜瓜大户,还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迟维意告诉笔者:截至目前,李天来和他的团队已经把日光温室生产技术从辽宁推向整个东北、内蒙古及华北、西北和黄淮海流域等1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700余万亩,取得经济效益208.65亿元。采访中,李天来说:“辽宁一直在我国日光温室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日光温室由辽宁推向我国北方地区,除了包含着我们团队的辛劳外,还包含着众多设施蔬菜科技工作者、基层技术人员以及敢于为先的农民的功劳,没有他们,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规模和效益不可能如此之大。”

       把日光温室节能技术推向海外

        世纪之初,日本筑波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山口之智教授来到李天来团队,对团队科研基地的日光温室格外青睐。于是,山口之智教授和他的学生对日光温室环境作了长达8年的研究,并与日本企业合作,按照我国日光温室的设计理念,设计建造了日本版日光温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还设立了日光温室研究专项,组织多位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加拿大农业部也引进了10余套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在-29℃地区试验后认为,较连栋温室节能80%以上。此外,韩国、朝鲜、蒙古等国也引进和发展了一些日光温室。

        谈到日光温室的发展前景时,李天来说:“利用日光温室节能理念,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蔬菜节能周年生产,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我们作为节能日光温室原创国的参与者,感到十分荣幸。我们也会为这一事业的发展贡献全部精力与智慧。” (摘自《共产党员》2013年第7期上)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