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如果不是一封来自天津的感谢信,学校对他3年多来坚持“偷偷”献血的行为几乎毫不知情。这名22岁的大男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直强调“我就是个普通人,做了件普通的事儿,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4月25日,记者从沈阳农业大学了解到,学校食品学院日前收到一封来自天津的特殊来信,信是正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医的一位患者家长写的,信中讲述了他的女儿琳琳患急性髓性白血病期间,食品学院大四学生赵明阳从沈阳专程赶到天津医院无偿献血的感人故事。
一年献“熊猫血”20余次
4月25日下午,记者在沈阳农业大学见到了赵明阳,这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身高180CM,体重却只有125斤,看起来清瘦而文质彬彬。赵明阳告诉记者,他是在上大学后第一次献血时才知道自己是RH阴性AB型血的。RH阴性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在中国境内这种血型比例只有0.34%,而RH阴性AB型血更是稀少,只有0.034%。听说自己的血型非常特殊而且稀有后,赵明阳报名加入了“全国稀有血型联盟”。
大二时,赵明阳接到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成教学院的一位女教师的求助电话。“这位老师也是RH阴性AB型血,因为身体不太好,医院说她要怀孕就必须把一些指标提上来。我就每隔半个月坐车到老师住院的地方,一次献一针管血,50毫升或20毫升不等。一疗程正好是一个学期,我坚持了两个疗程。”就这样,他为这位女教师累计献血20余次近千毫升。这次献血结束不久后,赵明阳又接到沈阳中心血站用血告急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赶去为一名患者紧急献了400毫升血。
瞒着父母远赴天津献血
今年3月10日,赵明阳接到了“全国稀有血型联盟”转来的求救电话,说有一名患者琳琳现在在天津住院,情况非常危急,问他能不能帮忙。从未出过远门的赵明阳当天就坐火车赶到了天津。“这件事和谁都没商量,如果爸爸妈妈知道了,肯定不会让我去的。”
据了解,女孩琳琳今年初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在找到合适的骨髓移植配型前,只能靠化疗来维持,而在化疗前,必须要为病人输血,在血色素达到9克左右才能够化疗。由于琳琳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昂贵的治疗费用和稀有的血源储备让治疗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时,赵明阳一次性为琳琳输了400毫升血液。当晚,琳琳的爸爸哭着把赵明阳送上回沈的火车。“因为献血之前不能吃东西,我一大早坐上火车,献完血已经是下午4点了,饿得头晕眼花,不过一想到能帮助琳琳渡过这次难关,就觉得值了。”
一张火车票泄露真相
给琳琳献完血后,赵明阳依然选择瞒着父母,直到清明节回家时,揣在裤兜里的火车票不小心被妈妈发现了。了解真相后妈妈有些生气,儿子身体本来就瘦弱,还千里迢迢地跑去献血。“以前在沈阳献血的事儿爸爸妈妈知道后都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怕影响我的身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换成谁都会这么做的。”
不久后,琳琳的病情有所好转,她的父母为了向这位无偿献血的小伙子表示感激之情,给学校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食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谭洪波告诉记者,收到感谢信后他找到明阳同寝室的同学了解情况,才知道赵明阳已经默默坚持3年无偿献血。“4月初又有一名胃癌患者找到找明阳,他立刻要请假去北京献血,后来那名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说暂时不需要,等以后化疗时再向他求助。”和赵明阳住在一个寝室的王荣欢说,像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同学们都调侃他说这叫“献血未遂”。
遇到需要的人还会献血
在王荣欢的眼里,赵明阳是一个性格开朗随和的男孩,平时喜欢打篮球,同学们有事儿没事儿都爱找他唠嗑。“无论谁遇到烦恼,他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王荣欢告诉记者,血站第一次打来电话还是他接的。“本来人家血站是告诉明阳好好保护自己,因为血型稀有,没想到却拉开了他到处献血的序幕。”王荣欢说,明阳每次献血回来看着都挺疲惫,同寝室的同学就争着帮他打水打饭。“明阳对我们的影响挺大的,同学们都希望能像他那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作为沈阳农业大学“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副队长,“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是赵明阳上大学后一直坚持的目标。“我就是个普通的人,做了件普通的事儿,真的没什么可说的。”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明阳反复在重复着这句话。
赵明阳家在沈北新区,爸爸是一个普通工人,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这位连续3年“偷偷”献血2000毫升的男孩现在想的就是赶紧把工作定下来,减轻一下家里的经济负担。受到学校表彰后,父母很高兴。“今后再遇到需要的人,我还会坚持献血。”
沈阳日报记者王若若文并摄
新闻链接: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4/04/29/010370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