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辽宁日报:三年献了2000毫升“熊猫血”

    【来源:    日期:2014/05/26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赵明阳是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级的学生,在2011年4月份,他和同学一起去献血。几天后,市中心血站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是RH阴性AB型血,叮嘱他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受到损伤。

    RH阴性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在中国,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RH阴性血的人约占0.3%。而RH阴性 AB型血更是稀少,只有0.034%。听到自己的血型非常特殊而且很稀有后,他就加入了“全国稀有血型联盟”。 3月20日,当听说北京有人做手术急需他帮助时,赵明阳二话没说就同意献血,只是北京方面知道他在10天前刚为别人捐献了400毫升血后,才和他做了延期邀约。

    我们都知道,正常人每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应少于6个月。当记者向赵明阳了解此事时,他平淡地说:“状态好时,我就多帮点,什么都比不上救人要紧! ”

    1992年出生的赵明阳,身高1.8米,体重只有125斤,是个瘦高个。他家在沈北新区,家境普通。赵明阳的妈妈担心他的身体,不愿意他再为别人献血。今年初,正在上大学的丹东女孩琳琳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由于琳琳的RH阴性AB血型非常罕见,当地血库库存不够,于是,琳琳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天津进一步治疗。急性白血病在找到合适的骨髓移植配型前,只能靠化疗来维持,而在化疗前,必须要为病人输血,在血色素达到9克左右才能够化疗。在“全国稀有血型联盟”上获知消息的赵明阳没告诉家人,坐火车来到天津,一次为琳琳输了400毫升血液。只简单地吃了碗面条,当天就坐夜车回到沈阳。要不是琳琳家长向学校写了封信向这个一分钱没要的小伙子表示感谢,学校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平时普普通通的赵明阳同学,在短短的三年内,默默地为他人累计献血达2000毫升。

    面对各种表扬,赵明阳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平和,他告诉记者,自己对经常献血也有担心,但是一有人来求助,他就觉得能帮助一个人,尤其是能救一个人,就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本报记者/吴世勇 曲 宏 (摘自5月23日《辽宁日报》A2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