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华商晨报:打拐题材影片《亲爱的》昨晚农大点映 陈可辛满意赵薇演出纪录片感觉

    【来源:    日期:2014/09/22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与一般国产电影在宣传期找个酒店,开一场华丽丽的发布会不同,香港导演陈可辛似乎更喜欢把电影的宣传阵地挪到大学的礼堂。此前,《中国合伙人》的宣传从清华礼堂开始,今次《亲爱的》在清华礼堂首映后,昨日在沈阳的宣传也安排在了沈阳农业大学。

    大学里,有诚挚的观众,可以给电影的制作者最直接热切的回应。换言之,即使电影不够打10分,这些还没走入社会的学子,也会在面对导演的一刻,给出最善意中肯的鼓励。

    昨日,记者在采访中问陈可辛导演,为什么选择在大学做宣传?陈可辛表示:“我要告诉公司,给发行、戏院看,这个电影可以吸引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拿给90后看。”

    商业考量:不能拍成拐卖儿童宣传片

    记者:为什么大家拍打拐题材的电影,都选择改编同一个现实案例?

    陈可辛:因为这个题材不是一面倒,前后端不一样,前面是找小孩,找到小孩,视点调到拐卖犯的妻子身上,这个是很有挑战的。本来大家的视角是跟着父母找小孩,后来变成赵薇演的拐卖犯妻子。一个悲剧的结局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点。那个原型的故事真的是编都编不出来,所以觉得非常适合拍一个电影。

    记者:看完电影的观众会觉得心情憋闷,影片中人贩子始终没有出现,观众的情感没有宣泄的出口。

    陈可辛:赵薇的角色就是希望观众更同情,不找明星演,可能观众更会代入情感,但我的电影会考虑商业性。惟一涂黑的反面人物去世了,没有集中去描写人贩子,批判他,否则那好像就是拐卖儿童的宣传片。

    记者:《亲爱的》片名更像爱情片,起名字怎么考虑的?

    陈可辛:写剧本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名字,随便加个名字送审,后来叫《亲爱的小孩》,我觉得还行,后来不少反对的声音觉得像儿童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靠近拐卖,这种也会把观众吓跑,不想跟拐卖拉得太近。后来想,不如就直接叫《亲爱的》。

    记者:片子的结尾,为什么放故事原型的画面?

    陈可辛:有人说不应该放,观众会觉得有差别。但是我坚持放。我自己也喜欢观众看哭的,所以我不是文艺片的导演,因为文艺片不喜欢观众哭。

    角色选择:担心赵薇演技多过担心黄渤

    记者:《中国合伙人》终于让黄晓明拿了影帝,这个片子,很多人说赵薇可能会拿影后?

    陈可辛:我真的不是很会教戏的那种导演,我去现场看别的导演给演员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来演戏,我每次都说我运气好,碰到演员们最好的时候,开窍的时候。但那么多次,我也想了,可能因为我比较开放,把讨论的过程开放给所有人,他们在表演的时候也特别有自信。

    记者:选黄渤和赵薇是出于什么考量?

    陈可辛:选黄渤我有底气,我一点担心没有。我担心赵薇多过担心黄渤。她是一个美女,时尚,演一个农村妇女,反差大。赵薇让我特别满意,第一场戏是在深圳拖着皮箱,就是走,那天她是完全不化妆。我的电影要求女演员不化妆,但所有的不化妆其实都是化淡一点,但赵薇是完全没化妆,斑、纹,全都看到了,她完全不介意。她整个状态,完全是纪录片的感觉。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关舒柳

    新闻链接:http://lady.gmw.cn/newspaper/2014-09/20/content_101000094.htm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