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慕课”在网上的兴起,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经通过引进网络课程并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而在大学课堂上,部分自顾自玩手机、iPad的“低头族”也令不少老师头痛。如何利用手机、iPad进行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探索的一个新课题。11月19日,记者在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学生只要登录学校的网络平台,就能查到这些课程的PPT、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和在线交流等。
课程网络化
实现师生双赢
当大学生遭遇互联网会怎样?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最费思量的一个课题。在沈阳农业大学,学校主动开放有网络配置的计算机教室,与到网吧打游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这里上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学习的。现在学校本科专业2300多门课程中已经有1800多门实现网络教学,所有本科生课程八成在网络平台上都能查得到,这个数据在辽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屈指可数。
为什么要开设网络课程?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杰表示,开设网络课程是学校本科生教学方式的新探索,也是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现状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对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后,基础课程学时普遍减少,如果再用过去的授课方式,有些课程根本无法完成授课任务。而实现课程网络化,能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不用考虑记笔记的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听课上,因为所有资料都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下载及打印出来;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不仅能够分享老师提供的教学课件,还能够开展师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及网上完成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既可以减少备课时间,又能随时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
网络平台让师生交流更多
王晴是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二年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来复习功课,已经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王晴说,这个学期自己一共有8门必修课,课程安排非常紧,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很多,如果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难免会顾此失彼。以前上课时,很多同学都是“拍照族”,老师讲一页大家就用手机拍一页,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还会围住老师要这门课程的课件。现在有了网络平台,老师把课件转成flash格式传到平台上,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保护了教师的版权。
沈阳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李竹林介绍说,农大的网络课程所有软件都是学校自主研发,每门课程都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量身订制。以前学生作业大都要提交纸质版,既浪费资源又不容易保存,即便是提交电子版作业,每次发送到邮箱后整理起来也相当麻烦,现在利用网络上的课程作业模块完成和批改作业就变得非常轻松了。不仅如此,网络教学还有效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学里的很多课程都是采取大班授课,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时间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而有了网络平台后,学生就可以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及时得到回复。
全新学习模式
受到师生追捧
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世界生命科学未解之谜、水利工程运算等多门课程的点击率已经破万,成了名副其实的“万人迷”。
东北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每学年都有很多专业课程使用网络教学,目前最火的课程是大学物理和基础会计等,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交流十分活跃。
而在辽宁大学最新的网络教学课程访问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是Bb使用帮助、半导体器件原理、西方经济学、军事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等,点击量同样已经过万。
网络教学
不能替代课堂讲授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所有学生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上课,自主选择讨论、阅读材料等,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了“私人订制”的课堂。同时,任课老师可以随时根据授课要求,给学生开展随堂测试,并将随堂测试成绩计入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中,学生再也不能靠“临时抱佛脚”来应付考试了。
实施网络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教学还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只能是大学授课的辅助方式。”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段玉玺认为,虽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得课程的具体内容,但对于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系统化,还必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方式,要听老师的具体讲解。本报记者 王若若 (摘自2014年11月21日《沈阳日报》B9版)
新闻链接: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14-11/21/content_1040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