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北国网:王爱德:付出青春必有回报

    【来源:    日期:2015/05/08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他放弃日本、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他是沈阳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他说:“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研究生,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

    A面:天道酬勤

    王爱德今年37岁,是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2012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2013年入选辽宁省果树创新团队果树栽培岗位专家和辽宁省科技厅梨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1998年,家在山东农村的王爱德想在农业方面有所发展,高考时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日本岩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一般人看来,从学习到就业,王爱德一路上顺风顺水,但没有人知道,这一路付出了怎样的汗水与努力。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王爱德在大学读书时,内心也充满迷茫。“看不到自己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要么在企业做技术,要么自己回家种果树,都是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但是,他并没有因迷茫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2005年10月,王爱德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资助赴日本读博。那段时间对王爱德来说可能是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从来没9点走过,都是11点以后才走,到家睡觉已经是一两点钟了。而且实验室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你要是做不好的话,别人会认为你中国人做不好,压力非常大。”

    在国外学习6年,王爱德有很多在企业、高校任职的机会,但是在博士后研究工作结束后,他却说终于可以回国了。“在国外才能体会到祖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那种优越感。而且国家对一个人的培养投入了很多,不能国家培养你了,你跑到别的国家做贡献去了,从自己来讲觉得不合适,想回来为国家做点儿贡献。”

    B面:欠家人太多

    王爱德的工作现在依然辛苦、忙碌。每天8点前,他都会出现在大学的实验室,直到晚上9、10点钟才会离开。此外,他还要给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写文章,与研究生探讨问题……他说,对家人自己亏欠了很多。“家中顾及的太少了,孩子都是爱人来照顾。每天能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早上起来把儿子送去上学。”

    【对于青春】

    谈到青春,王爱德用“天道酬勤”来概括自己。他经常跟学生讲,现在年轻,一定要多干点儿。虽然觉得受了很多苦,但将来一定会体会到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流的汗。

    “现在的年轻人跟自己当年差不多,惰性比较强。相对于国外同龄的学生来讲,国内的年轻人比较浮躁。可能社会每天都有很大变化,人的思想变化相对慢一些,跟不上社会发展,于是显得浮躁一些。”

    王爱德说,将来希望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影响身边的一批人,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研究生。这就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 (北国网 王思雨)

    新闻链接:http://www.lnd.com.cn/htm/2015-05/07/content_4242721.htm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