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宜军7月14日晚8时左右,郑志瑶在户外冲凉后回到房间,准备上网浏览合作社相关信息。他先打开QQ,更新空间“说说”:“乡村创业不易,但为了理想而努力,有意义,很充实。”
郑志瑶是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这是他到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村作农民的第14天。这一天,他在顺利完成合作社日常管理工作外,起草了合作社2015~2017年发展规划,并找来朋友设计了稻米产品外包装。
源于假期社会实践的缘分
2013年暑假刚开始,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家里打算好好休息的郑志瑶,被大学辅导员老师打来的一通电话改变了生活。辅导员简短询问了他的近况,就告之要送他到农村去社会实践。电话挂断后,他立刻收拾行装,简单带了几件换洗衣服便匆匆赶回学校。
跟随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新光村后,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偏僻的村落,几个朴实的农民大哥,竟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使用的机器都是时下最前沿的,而且用几年的时间将这里改变了许多……郑志瑶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初次切实感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新光村社会实践一个月。回校后,他把调研、实践成果发表在《农机市场》杂志上,并协调学校工程学院,将实习基地建在新光村,还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农机视野”社团,将更多学农、爱农的同学拢到一起,共同研究探索农业机械和农村的发展。
此后,新光村成了他的眷恋。只要放假,他就到新光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定点学习、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学习合作社对农机采购和修理的方式方法,积累机械化大区域作业和田间植保的管理经验,了解当地农民对农机作业的意见和建议,为理论实践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夯实基础。
创业想法一拍即合
2014年8月,卸任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的郑志瑶,因为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经历,被遴选为辽宁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到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锻炼。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KAB创业教育。那次培训,不仅让他学习了创业所必备的条件,更给予了他敢于创业的勇气和信心。
他自主创业的愿望日益强烈。大学快毕业了,有家公司的老板开出年薪30万元,他不为所动。
“许多人也曾极力劝我走仕途,但我还是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我不考研究生,不考选调生,不考公务员,不考村官,从内心里不想,甚至有领导、老师推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我都没想法,我想自主创业,学专业、爱专业、从事专业,引领行业、带动农业,不愧对自己的生命、青春和热血。”郑志瑶说。
在新光村,郑志瑶和新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金哲南聊起了自主创业的想法,金哲南当即邀请小郑以合作伙伴的方式进入合作社,承诺每月提供3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一定的合作社股份。对郑志瑶的创业项目,合作社以参股方式共同创业。金哲南说:“看到网上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真是羡慕那些方式,几年前就想找农业大学毕业生,但只是想想,没敢找。”
新光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300多口人都是朝鲜族。小村远离闹市,自有一片田园风光。
前些年,村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眼下拥有大型机械50多台(套),固定资产800多万元,110多名村民会员。金哲南任董事长。
“现在村里富了,人均收入超过了3万元,合作社跨区作业为稻农服务,翻地、育苗、插秧、收割、烘干、仓储、粮食深加工……每年利润都超过100万元,可合作社缺少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意的年轻人。”金哲南介绍说,“小郑以技术知识入股的方式来合作社,先给他1%的股份。我们看中的就是小伙子有知识、有技术。”
“量身定制”创业项目
郑志瑶要把知识变成财富。“稻田养鸭”是他为新光村“量身定制”的项目。新光村有稻田400多亩,土地肥沃,水稻种植远近驰名,这里无疑是稻田养鸭的最佳地点。他认为有机大米品牌通过稻田养鸭就能实现,因此决定将这个创业项目植入小村。
这一想法和金哲南又一拍即合。金哲南认为,现在合作社业务量很大,仅流转土地、自主经营的水稻面积就有2000多亩,土地早已不局限在本村本土,大多数是“跨区域”服务,光有面积规模远远不够,必须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生产的产品要形成品牌。金哲南说:“稻田养鸭和水稻种植技术结合,年末引进先进设备对稻米精加工,打出有机大米品牌,推向全国市场。”
郑志瑶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放养10多只鸭子,今年放养了300亩,3000多只鸭雏进入稻田,每天只需喂食一次,鸭子每天生活在水田中吃虫,鸭粪自然还田,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是原生态绿色有机稻米,每隔三个月出栏一批鸭子,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明年2000多亩稻田,放养的鸭子将有上万只……”“几年内,要在省内联盟多家合作社,共同生产有机稻米,将这一项目形成产业链进行开发。”郑志瑶这样计划着。
将农民重新定义
毕业前夕,学校召开2015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会上,郑志瑶向学校报告了他的创业想法和进展情况,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赏。“刘广林校长当场表示,学校永远是我坚实的后盾,将全力支持,提供帮助。”郑志瑶说,校长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到农村坚持创业的理想。
学校副校长吕杰教授是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知道郑志瑶的情况后,特地找他谈心。“吕副校长给我讲解有机稻米的产业链条、未来稻米产业的发展方向、稻米市场营销,特别谈了诚信经营、团队合作,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全国前沿的合作社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那里能及时提供国家推出的新政策和新导向,以及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知不觉谈了两个多小时。”
“做‘90后’的新农民,未来将农民重新定义为一种职业,带领新一代的年轻人共同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我的理想。”郑志瑶说,“有了母校的支持和帮助,未来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我都会一往无前,向目标进发。”(摘自2015年7月16日《中国科学报》第8版)
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