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安俊学)今年10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入选2014版(即第7版)中文核心期刊,排名位列全国农业大学学报第七,率先进入农业高校第一集团。至此,《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内4大权威核心期刊方阵,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为办刊近60年的《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的发展进步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学报是大学的学术窗口
进入全国农业高校第一集团,对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来说,是创刊以来第一次,但循着发展轨迹看,这又是一种必然。从2004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在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报中排名第27位;到2008年时排第20位,再到2011年的第10位、农业院校学报综合排名第7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近十年来的前进脚步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方向恒定而明确,步伐平稳而坚实。
1956年,《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内容主要涵盖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等农业科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在学报的自我定位中,既要突出东北地区的地方特色,又要充分展示农业高校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成果。
创刊50多年来,学报对学报的管理模式虽然几经变迁,但对于学报编辑部来说,始终不变的是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打造精品的办刊理念。提高质量是学报编辑人心中始终坚持的第一要务,并坚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学报质量。从2005年开始,在主编的带领下,学报编辑部制定并执行“四个制度”,即特约主持人制度、特约撰稿制度、主打栏目制度、老专家审读制度。设立专论栏目,特约校内知名专家撰稿,介绍我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科研成果,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编辑及时跟踪学校的科研重点和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力求组织到代表学校学科发展水平的高质量稿件。截至2014年共发表专论50篇,如陈温福院士撰写的“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方法”、李天来教授撰写的“我国日光温室的产业发展与前景”、张玉龙教授撰写的“21世纪中国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与任务”等。
近年来,学报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波兰《哥白尼索引》以及国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多次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首届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等,并最终荣获优秀科技期刊奖。
厚积薄发,破茧而出。《学报》取得这么多的荣誉,固然是其办刊质量不断提升的反映,而究其深层次原因,是与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沈阳农业大学建校60多年来的历史积累和学术底蕴息息相关。
教育家、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说,学报是一个窗口,可以检阅一个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学校治学的学术思想与作风。
学报是大学学科实力的体现
“学刊之美,在乎学术引领。”学术期刊存在的首要价值,就在于发掘潜在话题,引领学术潮流,培养扎实学风,推进学术研究。能否起到学术引领的作用,关键要看这所大学的学术水平。一本大学学报,如果没有大学优秀的学科做后盾,是不可能办好的。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和科研的资源和潜力,把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让学报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大学的学术水平?是学报编辑人员面临的最大的课题。
在我校,学报编辑部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与学校各个优势学科建立联系,对各学科教师主持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科研课题进行紧密跟踪,认真策划,积极组稿。对一些重点选题采取主动约稿、优先发表等办法,做好每期的选题出版计划。目前,学报在论文选择上,极为鲜明地展示了沈阳农业大学重点学科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发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达98%。
其次,学报发表的论文坚持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牢牢把握好自身定位。1998年,在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对大学的学报性质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简而言之,一所大学的学报应该是以反映本校学术成果为主,应该是本校学校成果水平的一个体现。在大学学报的评价体系中,包括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比、Web下载率、载文量、基金论文比等许多指标,有一些高校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和下载率,就下很大功夫去约外稿。学报的整体稿件质量虽然提高了,但刊登外稿的数量和比例大大增加,这与大学学报的基本功能是不相称的,高校学报的基本功能也会因此失去。
再次,大学的学报还要发挥学术引领和学术培养的双重功能。众所周知,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后,都力求在高水平的刊物上发表。而在国内高校的学术论文发表中,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最顶尖的学术成果论文在本校学报发表的比例比较低。“因为顶尖的学术论文一定寻求到顶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而顶尖的刊物一般并不在本校内。”出版部主任、《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执行主编赛树奇如是说。“我们非常认同好的成果到顶级期刊发表,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让沈阳农业大学的学术成果在自己的学报上留下痕迹。把第二层次的论文搜集到、编辑好,让第一层次的科研成果在学报上有所体现。这样,学报就不仅仅是一本刊物,同时也担当起了记录一所大学最突出的科研成果的学术档案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报在层次上进行了调整,和过去分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学报现在只分两个栏目:“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研究报告相对详实,体现的是科技前沿的研究,也是“大学者”学术研究现状的一个记载,可以充分展示本校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研究简报是对有价值或有苗头的重要研究的初步成果而撰写的简短论文,它既是重要研究成果的缩写报告,又是重要学术论著的预报,也具有简要报道的性质。研究简报栏目为年轻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论文发表的平台。之所以只设定两个栏目,既是考虑学报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年轻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大学的学报就应该依靠大学者办刊,来造就小学者。
不去走捷径,不急功近利,忠实履行自己所应承担的功能,是大学学报的学术自信,也是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一直以来的坚守。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一直坚持发挥学校的窗口作用,以刊登本校科研成果为主,优先发表我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把我校的科研成果及时传播出去,以便在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和期刊网进行检索和浏览,而在2014年,学报的内稿率达到84%,既每一期发表的25篇稿件中只有3至4篇是校外稿件。
学报是大学的学术态度
在主编李天来教授眼里,质量是学报的生命。“严把质量关,追求高档次。”学报的老编辑们在总结学报取得的成绩时,都提到了这一点。在十多年前,当时学报还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就有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定时将《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视为核心期刊,他们所看重的就是其发表论文的高质量和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即使不是核心期刊也要按照‘核心’的标准来工作。”从主编到编辑到校对,每个人都是这样要求自己。
这种“任性”, 固然是一种自信和笃定,但更需要有更多的努力来弥补。2009年,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报建设提高学报质量的意见》,这是关于学报建设的首个校级文件,从学科支持、稿源拓展、编辑职业化等多方面配套利好政策,挖掘、整合校内外办刊资源,支持建成有自主数据库和服务器,并融合作者在线投稿查稿、编辑在线采编办公、专家在线审稿,以及全文数据免费开放存取等功能为一体的期刊网,提高稿件编审效率,方便论文阅读和下载使用,扩大刊物影响。
怎样提高刊物质量?学报编委会设下了“四关”:首先要把好稿源关。优秀的稿源是打造优秀刊物的必要条件,我校的学报编辑在组织稿件时,要按照学科,一个一个地与学科带头人联系,追踪学校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并根据每个学科的发展进展制定详细的征稿计划,保证不让优质稿源外流。编辑人员还要经常浏览著名农业期刊,及时吸收最新的办刊经验;经常保持与相关专家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学科研究最新动态及专家们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方面及时约稿,另一方面委托他们审稿、组稿和推荐稿件,不仅丰富了稿源,也大大提高了稿源质量。其次,要把好审查关。学报编辑部对所有来稿严格执行“三审制”,即编辑部初审、专家复审、专业副主编和主编终审。编辑不能擅自决定稿件的取舍;审稿人必须是教授级职称;校内外结合。这些措施的施行,从制度上保证了刊物的学术质量。再次,把好稿件的编辑关。在学报编辑部里,编辑们人手一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四改”——编辑修改、作者修改、编辑再修改、作者再修改,都要进行“五校”——作者校对、学科编辑校对、与编辑部其他编辑交换三次校对。最后,还要把好编校印刷质量关。学报编辑部实行栏目责任编辑和每期责任编辑制度,栏目编辑负责对稿件的内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编辑加工,每期责任编辑再进行文字修改和校对,负责版式设计,并对排版、印刷、装订等出版各环节进行监督。
评价科技期刊是否优秀,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看学术质量,二是看编辑水平。而在学报编辑部中,要想把学报办好,就必须要让这两方面合二为一,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同时要对科研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要“懂行”。把学术论文当作科学研究的延续和重要部分,是学报编辑人员必须要建立的办刊思维。资深的编辑和新编辑的最大差别,就是对稿件“含金量”的判断能力。敏锐地把握论文的科技含量,这对编辑来讲是基本要求,但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没有个三年、五年,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加强编辑人员的梯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支成熟的编辑队伍对于学报办刊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赛树奇介绍说,“前几年,因为有几位编审退休,学报编辑部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当时办刊压力特别大。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报的发展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年轻的编辑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学报目前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阶段。但这也让我们更认识到编辑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报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在区域、行业和学科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了,我现在只想怎么样把学报办好。”赛树奇笑着讲他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学校有6本学术刊物,其中《沈阳农业大学学报》《高等农业教育》《土壤通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还有《新农业》和《养猪》两本科普杂志是省一级期刊,我校学术刊物的一级期刊率已达83%,远远高于辽宁省一级期刊率28%的平均水平。现在学校确定了重返全国农业高校第一集团的宏伟蓝图,作为一名编辑,我非常希望学报和这几本刊物一起,共同提升实力,提高水平,在出版物层次和水平上能够进入第一集团,先来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