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农 >> 正文

    沈阳日报:沈报是提升“学习力”的最好教材

    【来源:    日期:2015/12/0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沈阳农业大学的师生时常通过阅读《沈阳日报》了解政策,学习知识。张文魁摄

    《沈阳日报》作为市委的机关报,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就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沟通党和人民的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激励民众的意志,在众多媒体中发挥着主流媒体的作用。任何时候党报都是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不可替代的主流和权威媒体。

    作为公民,不能远离党报,因为她发布的是权威信息和声音,是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指南;作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绝不可不订阅党报,因为她是不可缺失的政治和精神营养,更是生活参谋和工作向导,紧紧拥抱党报,一刻也不能疏远,时时阅读党报,武装头脑,占领精神高地,提升工作和领导水平。

    大学生读报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

    □读者 秦奇

    我近年来常去高校做交流,总要现场做个小调查。结果发现,举手表示还读报纸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大家都说通过网络或手机就可以浏览新闻。细问之下,绝大多数学生宿舍没有订报,甚至包括一些新闻院系的学生宿舍也是如此。

    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大学读书时,每个宿舍都有学校给订的《沈阳日报》,6个人传阅报纸,讨论一些重大事件。后来调研发现,我当年所读院系尽管从1997年开始不再给学生宿舍订报,但每个宿舍楼还可以看到报纸。从全国范围看,各大高校从90年代末开始减少订阅,直至2003年前后,绝大多数学校取消学生宿舍订阅,学生与读报生活渐行渐远。

    一名搞报刊发行多年的业内人士称,过去10年,高校订报量骤减70%至80%。有沿海城市报刊局反映,当下各高校,除图书馆、工会还用公费少量订阅报纸外,师生私费订阅报刊的几乎没有。无论网络媒体如何发展,报纸的报道形式、传阅特点以及内容的厚度、可信度和权威性都是难以取代的。为此,笔者建议高校为学生创造“阅读方式多样化”的条件,恢复传统的“读报生活”。今日的大学生不应成为远离报纸、不再读报的一代。

    企业员工读报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读者 高鑫

    如今不少企业有利益分享和能力分享机制,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很重视,但是唯独没有价值观分享的制度和机制,企业害怕员工价值观太物化而不敢提,员工害怕企业价值观太空泛而不好提。不管怎么说,企业只有利益分享和能力分享而没有价值观分享,是企业的损失,也是员工的损失。

    如何让企业的价值观分享达到一种透明、公开和平衡,需要企业的科学和人性化的引导,需要员工提高素养和见识,而要改变这种对立和不平衡,就要通过影响价值观来实现,读报可以影响价值观。

    一些员工之所以对企业的管理和价值观不认同,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满意,是因为思想不多,见识少,观念不科学,读报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和思维,让员工做一个精神的智者。一些企业的凝聚力不够,老总们总喜欢在待遇上做文章、动脑子,有时候明明给员工的待遇不错,但员工们还是不买账,企业凝聚力原地踏步。殊不知,凝聚力来源于沟通力和企业文化的活跃度,要实现有效的人文沟通,营造员工阅读的氛围无疑是成本最低、最知性化和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读报和分享彼此的读报体会融入集体大家庭和实现沟通,往往事半功倍。

    像《沈阳日报》这样一份好报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读报读书,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工作和生活。正如一位企业老总所言,虽不是每个产业工人都能成为管理层,但读报可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让他们在遇到人生困境时,找到一个安身之处。

    企业如果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读报会,不仅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助推企业竞争力,还能体现企业的社会文化责任感,给社会输送有思想和有文化的公民。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杜梦雅 整理 冬瑜制图(摘自2015年11月27日《沈阳日报》A4版)

    相关链接: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15-11/27/node_5.htm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