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军记者王官波)多年来,重大传染病(如禽流感、炭疽病、布氏杆菌病、华支睾吸虫病及蜱传疾病等)在辽宁省时有发生。此外,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一直是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辽宁省在人兽共患病研究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也相对落后于其他省份。
对此,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迟维意在辽宁省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今人兽共患病肆虐及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的形势下,加强重要人兽共患病及重大动物疾病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无论是对国家烈性人兽共患病及重大动物疾病防控,还是对辽宁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迟维意表示,目前辽宁省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缺憾。
一是专业人才短缺及人才培养能力弱。目前辽宁预防兽医学(包括人兽共患病学)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沈阳农业大学和省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但这两个单位都不是预防兽医学博士授权单位。辽宁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培养动物传染病(包括人兽共患病)博士生及高级专业人才的学科平台,多年来,辽宁省动物疫病的研究与防控高级人才一直依赖于从外省输入或引进,这与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科技和人才需求极不相称。
二是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应对能力薄弱。长期以来,由于对重大疾病的人才短缺和防控措施较为落后,辽宁省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警能力较弱,在软硬件方面“欠账很多”,在疫病防控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
三是防控措施亟待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包括人兽共患病)防控的关键是对病原的准确鉴定及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研制有效的疫苗。长期以来,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一直是辽宁省的短板,尤其在检测(诊断)制剂和疫苗的研发方面急需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加强。
为此,迟维意提出了加强辽宁省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建议:
完善相关组织,为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保障。人兽共患病防控关系着食品安全、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与民生,涉及到多个部门,建议组织成立辽宁省人兽共患病防控专家委员会,以保证人兽共患病防控研究与咨询能力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并及时捕捉国内和国际的重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对辽宁省重大疫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定期向省级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提升辽宁对重大疫病的防控能力。
构建研究平台,为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建议以沈阳农业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为基础,组建“辽宁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设立动物重大疾病预警与防控技术平台、人兽共患病预警与防控技术平台、技术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此外,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立辽宁省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共享转化为一体的研究高地,提高辽宁省应对重大动物传染病、人兽共患病和食品安全隐患的应急反应及基础研究能力。
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为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保障。建议辽宁省及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人兽共患病防控能力建设工作,在科技平台建设、科研条件改善、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提升辽宁省防控传染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
(2016年2月18日《中国县域经济报》2版)
新闻链接:http://www.xyshjj.cn/bz/xyjj/eb/201602/817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