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在河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不会想到,千年以后,
远在东北的辽宁沈阳,这群生命力顽强的小生命正在年复一年的春天里悄悄生长。
4月28日早七点,位于沈阳农业大学的蚕学楼里,两间不大的养蚕室里有高高挂起的绳子,
2000多个小蚕饲育袋挂满了养蚕室,这些纸袋共装着近20万个柞蚕卵,下面是竹片做成的蚕床。
这里养着北方常见的柞蚕,一年两生,春天里迫不及待生长的便叫做“春蚕”。临近5月,
每天都有新的蚕宝宝诞生。
这些蚕宝宝看似一样,其实品种繁多,从色彩到花纹各式各样。
“柞蚕在这个阶段称为一龄,我们做的叫‘小蚕保护育’,因为太小,需要喂养和保护,让他们免受病害。”
蚕学专业王勇老师说,“等再过一个星期左右长到二龄,就可以放到野外生长。”
对于蚕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而言,这两间屋子就像蚕宝宝的“幼儿园”,只有在这里经过悉心照顾,
才能放心送他们去自然环境生活。
“我们每次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一位蚕学专业的同学说,“我们每次来都不敢涂护手霜。”
蚕宝宝的出生需自己咬破卵壳,然后再慢慢爬出,破壳过程仅需几秒。
刚刚出生的柞蚕宝宝每天要吃两顿柞树叶,为了这些小柞蚕,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运来600斤柞树枝。
工作人员需手工摘下柞树叶,且只选择新鲜、无病害的叶子。
工作人员正在向饲育袋中添加新鲜柞树叶。
纸袋透气,还防止柞蚕乱爬。每次给蚕宝宝喂食后,工作人员还会把纸袋小心翼翼挂回绳子上。
不知不觉,原本装满蚕卵袋子就变成蚕宝宝的天下,安静的世界也变得热闹起来。
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带头人秦利教授带同学们前往学校后身的柞树林,未来这里将会是蚕宝宝们自由生长的地方。
秦利教授为大家演示缫丝技术,这种传统工具可以将蚕茧中的蚕丝抽出,“一颗蚕茧可以抽出1000米蚕丝。”
柞蚕的一生是化茧成“蛾”的一生,它们成全了自己美丽的双翼,也为人间留下宝贵的蚕丝。
相关链接:http://ln.qq.com/a/20170428/033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