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村工作已经300多天,总结十个多月来的工作,做了一些事情,但总感觉步伐有些慢,离村民的要求还有差距,好在有各级党委政府、村‘两委’、全体党员同志和村民的支持,使我工作动力足,心灵有归宿。”这是朝阳市喀左县六官营子镇东前沟村第一书记孙长清驻村日记上的一段话。2018年初,辽宁省委作出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的决定后,孙长清、桑颖夫妻俩响应号召,抛开大城市的繁华与安逸,带着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共同奔赴400多公里之外的小城喀左县,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孙长清在沈阳农业大学工作,妻子桑颖在省发展改革委工作,桑颖此次被选派到喀左县坤都营子乡坤都营子村任第一书记。初到村上,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夫妻俩既感到陌生、无从下手,又对未来充满憧憬。
“作为第一书记首先要融入到百姓中去,听听大家的呼声,找准工作方向”,这是夫妻俩共同琢磨出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夫妻俩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先后走访了各自村内的贫困户、老党员、老村干部、村民代表,听取村民的意见和看法。“村内环境脏乱差”“道路没硬化,出行不方便”等各类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夫妻俩犯了难。于是,他们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同乡镇领导协调、找朋友帮助、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将问题全部解决。
东前沟村地处公路沿线,过去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三堆”问题严重污染生活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孙长清先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研究清理“三堆”工作,并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到了广场砖和沙子,全体村民亲自动手,仅用20多天,铺设广场砖20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坤都营子村村内道路零硬化,桥梁全是破旧石板简易桥。桑颖针对这一情况,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2018年争取到了11.1公里产业路修建项目,部分已经竣工;争取到4座桥梁修建项目,其中一座已经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她全程参与、亲自上手,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夫妻俩迅速融入驻村工作,为百姓办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民们都说,“咱们的第一书记,不怕吃苦、不怕浑身沾满泥巴,这样的干部让我们佩服”。
积极争取投入资金167万元,用于东前沟村水电路、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两口深井水利工程项目,已建成1口深150米水浇地井,配套管路6000米;协调国家电网公司,将村里电网升级项目列入项目库,目前部分变压器已由50KVA升级到200KVA;拓宽硬化道路2.8公里,新铺设硬化道路480米;新建文化广场1处,休闲广场3处,安装健身器材12件,篮球架1套;建成喀左县优秀农家书屋,图书存放量3740余册;全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改建危房2处,翻修危房1处;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培养后备干部2人。这是孙长清驻村近一年来的部分“成绩单”。
科学制定《坤都营子村“乡村振兴”三年发展规划》;成立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制定产业发展方案;争取省级“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获得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捐赠5万元电子办公产品、省工程咨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10万元建设资金,项目已竣工;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已竣工;与同事一起引来伊利集团为坤都营子乡捐赠价值15万元的爱心牛奶;全村15户贫困户32人实现脱贫;维修C级危房2处,翻建D级危房1处;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1名,培养后备干部3名。这是桑颖驻村近一年来交上的工作“答卷”。
点点滴滴、一丝一缕,折射出夫妻俩近一年来的辛勤和付出。他们说:“我们只有全力以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些许的业绩,来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驾轻就熟,夫妻俩渐渐地喜欢上了村里的山山水水,喜欢上了这里的村民。
走在干净整洁的村路上,看到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70多岁老人高万林激动地说:“孙书记到我们村来,真是为老百姓着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谁家有困难他都帮着干,真是我们的好书记”高万林由当初的不理解到亲自动手参与,他的转变让孙长清感动。村民的心中有杆秤,孙长清的一点点努力,村民们都会记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低保户张本孝家的房屋由于雨水冲刷,内墙面部分墙体脱落露出黄泥砖,无力维修。桑颖得知这一情况后,备好材料、请好瓦匠到张本孝家维修墙面,同时把损坏已久的灶台一起修好了。路过的村民都为桑颖这个第一书记点赞,夸她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这一件小事,桑颖深深为之动容,这更加坚定了她当好第一书记的决心。
岁月无痕,人心有印。孙长清、桑颖夫妇用他们的热情感染着村里的父老乡亲,用他们的实干改变着乡村的落后面貌,用他们的真情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用他们最宝贵的青春书写着这段无怨无悔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