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全体科研团队、科研人员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科研攻关工作,有序推进黑土地保护、种业科技创新等科研攻关,确保科研不停摆。
汪景宽教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黑土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与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在前期充分研讨、积极筹备的基础上,一周内召开3个课题的系列实施方案论证会,明确各课题具体实施方案、野外调查和采样工作安排,推动项目落实。主动承担“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推进辽宁省土壤普查进度。范昊明教授团队也已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专项课题实施方案论证,并利用春运后疫情形势较好的“空档期”,联合其他课题组赴梨树县、通辽、通榆、科右前旗、齐齐哈尔、嫩江、克山等地进行野外考察,选取试验样地、对接地方试验站点、部署解冻期野外观测工作,为防控疫情可能造成的风险制定预案。多项科研任务协同推进为黑土地耕地质量摸底工作,确定具有时间接续和空间叠加特征的黑土区复合侵蚀分布,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肥力、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推动东北地区耕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评估有效结合,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等提供科研保障。
谢甫绨教授带领的“大豆生理与遗传改良”团队瞄准大豆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利用、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培育突破性大豆新品种的任务目标,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准备了耐密植相关基因挖掘大豆品种400余份,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专项课题的开展做充足准备。谢甫绨教授还参加了辽宁省大豆扩种调研工作并应邀参与阜新市、铁岭市、鞍山市农业相关单位的技术咨询与培训工作,为辽宁省扩种大豆任务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面对重点科研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负责人王爱德教授组织研究生党员成立“果树发育党员先锋队”,完成科研基地千余株果树的春季修剪等工作,为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教师坚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不停歇,通过“云”交流,加强学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远程指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课题负责人杨雪清教授居家办公期间,坚持与学生保持科研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和安排。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入侵害虫苹果蠹蛾和番茄潜叶蛾抗药性形成机理方面取得成果,并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领域内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设施蔬菜团队王峰教授为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顺利实施,每天通过微信、QQ、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在校研究生进行科研交流,对研究生课题、试验、论文等进行指导,切实做到通讯不断、试验不断、科研不断,保证疫情期间蔬菜基地、实验室各项科研课题顺利进行,并在国际植物学顶级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发表学术论文。
截至目前,学校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7项,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48项。广大科研人员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想方设法持续开展试验研究,为疫情期间各项科研项目稳步推进做出贡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