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秀君教授团队在生态学顶级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the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的研究论文。陆秀君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艾万峰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彦群教授、张晓林副教授及课题组多位博士和硕士参与了研究工作。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亚洲栎属物种——蒙古栎染色体水平的参考基因组,阐明了蒙古栎是由欧亚大陆的白栎祖先于约1180万年前分化而来,发现其在进化过程中,角质层蜡生物合成相关的ECERIFERUM 1同源基因显著扩张、抗病基因家族显著收缩,为进一步揭示蒙古栎干旱适应性提供重要依据,对现有林木长寿机制提出新见解。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林学院 张晓林)
图A 蒙古栎的特征;图B 蒙古栎基因组的特征;图C 蒙古栎基因组进化分析;图D 3种白栎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图E 4种栎属物种R基因的鉴定与比较;图F 4种栎属物种角质层蜡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鉴定和比较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755-0998.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