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辽宁日报:张教授的十年心愿

    【来源:    日期:2005/05/09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朱勤 春耕时节,两位庄河市的农民风尘仆仆地来到沈阳市东陵区一处温室大棚———草莓试验园,求购他们心仪已久的“草莓脱毒苗”。一位年轻的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地传授草莓栽培新技术……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沈阳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宏,农民亲切地称他:“草莓博士”。

    张志宏今年37岁,搞草莓脱毒研究却有10年的阅历。他曾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首届十大科技英才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出资16万元,支持张志宏主持的科研课题“草莓病毒分子检测”。近年来,他与同事们繁育的“脱毒草莓”在辽沈大地开花结果,为农民开启了一扇扇致富大门。

    开原市三家子乡号称“辽北草莓之乡”。该乡地处辽河沿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特别适合种植草莓。目前全乡草莓种植面积达1.7万亩,日光温室4120栋,冷棚1500个。去年产草莓5000万公斤,纯效益5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唠起草莓生产的发展史,三家子乡乡长感慨地说:“多亏了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啊!”

    三家子乡早在10年前就从丹东引进了草莓生产技术,可那时品种单一,技术落后,效益上不去,农民增收幅度缓慢。1999年,张志宏等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帮着三家子乡搞起了“草莓高科技园区”,引进新品种,传授新技术,使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脱毒草莓”品质好、果实大、繁殖能力强、产量高,增产幅度在30%以上,农民从中获益匪浅。

    如今,新民、辽阳、海城、瓦房店、庄河、凤城、开原、东港……就连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山东、湖北等地的农民也种上了“脱毒草莓”。

    有人算了一笔账:时下我省“脱毒草莓”种植面积已超过两万亩,平均亩产增加纯经济效益2000元,为农民增收超过两亿元。

    张志宏看着农民栽上“脱毒草莓”致富后的喜悦场面,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但他还有一个心愿。这些年来,经常搅得他寝食难安。

    我国草莓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种子95%以上却都是外国的,我国在草莓种子繁育方面先天不足。

    张志宏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草莓制种方面迎头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让农民真正用上我们自己开发培育的草莓新品种。

    现在,张志宏所在的园艺学院在校外建起了占地20亩的草莓试验园。一栋栋温室大棚温暖如春,一盘盘草莓苗嫩绿茁壮。在组培中心,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张志宏忙碌的身影。他与科研人员边开发边试验,在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靠开发养科研,科研进程一直也没有停下来。

    张志宏心里憋着一口气:不信搞不出中国人自己的草莓新品种。通过边繁育试验,边总结经验。张志宏立志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他对自己的科研课题充满了信心。(摘自《辽宁日报》5月9日第二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