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辽宁日报:追剿外来“生态杀手”——访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关广清

    【来源:    日期:2006/04/1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 周仲全)绿色警戒:外来物种已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

    记者:近年来,我们受外来入侵物种困扰,很受伤。如何界定外来入侵物种?

    关广清: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已经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该物种是外来的,“外来”不是依国界定义的,而是以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定义的。一个物种出现在其固有生态系统之外,对后一生态系统来说,它就是外来物种。二是该物种富有侵略性,外来物种中只有10%能在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中自行繁殖,而其中又仅有10%构成危害,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大部分外来物种只有在人的照料下才能在新生态系统中存活或不构成危害,称为外来物种而不是外来入侵物种。三是该物种对入侵的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这三个特征都具备了,该物种就是外来入侵物种。如豚草、紫茎泽兰、微甘菊、美国白蛾等。

    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是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演化而形成的。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且能够自我维持的体系。而这种由历史所形成的生物地理结构正是定义本地及外来物种的基础,因而也是定义物种入侵的基础。

    记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样来判断一个物种是不是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哪些特点?

    关广清: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群众对于身边出现的一些生物大多不会太在意,尤其是农村地区。路边长出一株野草,谁会在意?正是这种不在意,使外来物种能生存下来。所以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群众来说,很难判断一个物种是不是外来的,除非它有明显的特征。

    首先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第二个特点是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外来入侵物种。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三是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到无脊椎动物、植物,再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四是带来的危害严重。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业内人士称之为“生态杀手”。

    记者: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不是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关广清: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种子植物约3万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植物近60种。不过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统计,在我国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5500公里,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越5个气候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说,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

    外来物种的入侵有个过程。在引入和逃逸期,外来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引入到以前没有这个物种分布的区域。种群建立期,外来物种开始适应引入地的气候和环境,依靠有性或无性繁殖形成自然种群。但是通常并不会马上大面积扩散,而是表现为“停滞”状态,称为停滞期。最后是扩散期,该物种就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爆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盲目引种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原因

    记者:现在我们国家经常从国外引进一些物种,这是不是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关广清:我前面说过,从另一个生态系统引进的物种只有10%能自行繁殖,其中又只有10%能成为入侵种。我国从国外引入生物物种,一般来说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都是通过多方论证以后才进行的。这叫有意引种。这些物种引进来以后,要经过一个历史时期的磨合,归化为当地的一个物种。例如农作物方面的有玉米、甘薯;水果方面的有葡萄、石榴等。但是一个物种引进来后,在当时来看可能没有什么影响,经过一个历史时期或几年后,有可能出现可怕的后果。所以引种要格外加小心。

    现在的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以及各种饲养繁殖基地等几乎都在从外地或外国引种。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例如 “水花生”, 即空心莲子草。上个世纪50年代,在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1986年调查时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万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当地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从英国、美国引进用以改造沿海滩涂的“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造成近海多种生物死亡。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水葫芦”,现在云南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防治。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对于那些奇花异草、宠物千万不能盲目引种。例如这些年我们重点控制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等等,当初都是因为稀奇而人为地引种,现在泛滥成灾,给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灾难。这里我想就“加拿大一枝黄花”问题多说几句。该植物上世纪30年代被南京、上海作为花卉引入,80年代才在江浙一带造成生态灾难,其停滞期(潜伏期)长达40余年。我们辽宁省近20年来在各地开始种植它(俗称黄莺),并在花店出售。除大连市甘井子有一处逃逸为野生外,尚未见由种子繁殖的自然种群。为此有的园艺专家对禁种“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出异议。我觉得有江浙一带的前车之鉴,从生态大局出发,还是宁信其害好,一旦以后蔓延成灾,就不易收拾了。

    还有一种途径是无意引种。通常是随人及货物通过交通工具传入到新的环境。这些物种是“偷渡”传进来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遭到破坏而退化,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是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港口地区这种入侵者最多,例如大连港区内,种子随着船及船上的货物直接进入我国。在码头上常看到各式各样的“偷渡者”,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能建立自然群种,所以很少有“定居者”。但是一旦“定居”下来,就成了“入侵者”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刺萼龙葵、向日葵列当、辣子草、蒺藜草等外来入侵植物在朝阳、阜新地区广泛分布,并逐渐形成生态威胁,那么这些种子是怎么进来的呢?原来当地有一些面粉、食品、饲料加工企业,他们在从国外引进原料的过程中把种子带进来,进而形成生态入侵。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我们在旅游的时候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把物种带回来,这也是物种入侵的一个方式吧?

    关广清:是。这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点,近年来跨地区外出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有的游客就喜欢带点当地的土特产,如果是活体生物就要格外加小心了,如水果、蔬菜或宠物、植物等等。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害虫。还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黏附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草。

    不但是国外引入,因为我国南北、东西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这也会造成外来物种侵入。我常看到有些游客从云南带回各种各样的花草,如果在家中栽培还可以,要是一旦逃逸到野外,也有可能要造成生态灾害。例如,我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引进云南、青海、西藏后,当地鱼类多样性减少,成为入侵种。

    外来物种防治困难重重,成了送不走的“瘟神”

    记者:我们常说保护本地物种的多样性,按照我的理解,外来物种应该是发展了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关广清:这里我们要明确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两个概念。外来物种是可以丰富本地物种多样性的,但外来入侵物种就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者了。前者如我们种植的多种作物,玉米原产热带美洲,马铃薯原产南美,凤梨原产巴西,都是外来物种,它们只有在人类照料下才能生存,在自然条件下就会消亡。外来入侵物种在机体构造和生理等特性上,在资源利用方面,比本地物种有更多的优势,因而能够逐渐抢占这些资源,逐渐地将本地物种排挤掉。如豚草,它抢占水、阳光,而且繁殖力比当地的其他草本植物要强,所以,有豚草的地方,基本上就不长其他草了。另一个原因是外来物种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繁殖能力强的物种,在其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必然有天敌生物,或以其为食,或寄生,或能够与其竞争,或能够分泌物质抑制其生长,控制其种群数量,这是自然法则。可是在引入的地区,如果没有这种自然控制机制,这些物种就有可能肆无忌惮地大爆发。在岛屿或隔离地区被入侵的可能性比较高,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常常缺乏这些控制机制。例如水葫芦,在我国没有天敌,可在原产地却有一种甲虫,专门破坏它。

    记者:这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外来物种入侵后,我们应如何防治?

    关广清:我们通常采用如下这些方法:

    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引入、建立和处于停滞阶段,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依靠人力或机械消灭外来入侵种。如锦州等地通过采用人工剪除幼虫网幕、高截树头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

    生境管理控制。如火烧、放牧、水淹、排空水、种树、有机物覆盖地表、轮作倒茬等,对于防治外来物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必须充分掌握当地植被生长周期等生态规律,以确保当地植物能及时恢复,还要防止有害物种不会产生变化等。否则,很可能反而促进外来物种的滋生。如我省在沈大高速公路两侧种植紫穗槐、沙棘等小灌木来控制豚草,效果明显;沈阳的北陵公园用草坪来控制豚草,效果也很好;朝阳等地采用轮作方式来控制向日葵列当。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又能加强环境保护。

    化学防除。主要是用化学农药,这种方法有许多后遗症,不主张推广。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截至2000年底,已有7种专一性天敌昆虫被成功地引入控制空心莲子草、豚草、三裂叶豚草、凤眼莲、紫茎泽兰等5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5种天敌在当地已经建立种群,南方水域中的空心莲子草已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它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物,从而带来“引狼入室”的后果。

    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护我国物种的多样性,从源头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记者:通过您的讲解,我理解,生物入侵其实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关广清: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

    有很多证据表明,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正在迅速增加。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越是和全球贸易体系联系紧密的国家,外来入侵物种也越多,这与运输网络发展、移民比例、旅游人数、商品交易等方面成正比关系。全球性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表明,物种相互混杂,虽然结果尚无法预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趋于同质化。可以肯定的是,因全球贸易发展不可避免的影响,将来物种会出现更多的转移。这种转移将使一些物种数量增加,另外一些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但整体的影响结果将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少。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至2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记者:如何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减少外来物种的侵害?

    关广清:据农业部资料,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对我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保护我国物种多样性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管理。尽快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公布外来入侵物种和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其次要加强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能力建设。外来物种入侵,往往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源头上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要做好潜在入侵物种的风险分析,特别要重视其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和环境影响监测,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的检验检疫方法和手段。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和爆发的信息交流,要重视对境外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和爆发的情报分析,建立数据库和早期预警系统,发布预警名录。

    四要加强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有关的科学研究。全面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的机理及其危害发生、发展和爆发的规律;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检疫检测、环境监测和预测预报的技术平台以及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研究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和环境友好组合控制技术。

    五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广泛宣传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减少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意或无意引进。

    六要加强财政投入,促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摘自3月28日《辽宁日报》)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