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农民日报:留得住 信得过 用得上——沈阳市探索乡土人才培养新机制纪实

    【来源:    日期:2006/08/24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于险峰 张仁军)7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第二期培训班结业,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又一批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科技人才。

    上大学后仍回到农村,是留得住的农村科技人才

    “咱们一不要学历,二不要学位,三不要安排就业,脱产学习一年即回到本地创业,点燃新农村运用科技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星星之火’。”这是参加培训的东陵区农民赵连军说的。

    2004年初,沈阳市东陵区科技局根据区政协委员赵维明同志提交的《关于培养农村科技人员的建议》的提案,率先选派18名优秀农民科技示范户到沈阳农业大学进行培训学习。此事受到沈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在经过与沈阳农业大学协商后,决定由沈阳市政府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创办“沈阳市农民科技示范户培训班”,走出一条“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的培养农村人才新方式。

    到目前为止,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了两期,共培训青年农民学员198人。这些学员分别来自全市涉农的8个区县(市)、61个乡镇、117个行政村。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共有158名学员取得了培训结业证书,131人获得了由国家农业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其中57人同时获得了2个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既有致富能力,又有“技术职称”的新一代优秀青年农民。

    从大学取得真经,是信得过的农村科技人才

    “过去只想着搞生产,到大学学习后,眼界开阔了,农业要发展产业化,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化,观念上的转变是我学习上最大的收获。”7月7日,参加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第一期培训班学习的东陵区深井子镇农民刘涛对记者说。他主要是搞寒富苹果的栽培与生产,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李怀玉教授培育的我国唯一苹果自主品牌,刘涛跟李教授学到不少真经。参加学习的当年他就牵头成立了东陵区寒富苹果协会,辐射农户达700多户,积极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由于他突出的技能,还被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级课题组抗寒苹果新品种———寒富课题组吸收为成员,他本人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开展“青年农民上大学”教育培训活动,不仅使学员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素质,而且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农村与大学、农民与专家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不仅如此,为了鼓励和支持毕业学员学以致用、回乡创业,真正发挥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沈阳农业大学还相继选派了二十多名专家、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与毕业学员结对子,对学员确定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予以长期跟踪指导,拓宽了高校为“三农”服务的渠道。

    科技致富能力强,是用得上的农村科技人才

    康平县西关乡农民罗桂英说:“一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蔬菜、果树、植物、育种、生态、计算机等十几门技术知识。我决定毕业后先抓一批骨干,在我们乡或外乡乃至全县开展提供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做技术承包,让各乡的科技骨干深入农村联系菜农,指导种植大棚技术,让更多贫困户走出困境。”

    通过开展农民上大学培训,专家教授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的推广。这些学员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很快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科技致富能量。许多学员毕业后把自己的产业做得更大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能力更强了。

    为了鼓励扶持学员发展产业,沈阳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优秀学员回乡创业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其中2005年拿出7.5万元,对首批15个优秀学员的15个重点产业开发项目进行了奖励资助。

    农业部科教司负责人认为,沈阳市举办的“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创举。记者从沈阳市科技局了解到,沈阳市将加大培训投入,未来五年,争取培训优秀青年农民1500人,力争使全市三分之二的农村每个村有一名以上经过培训的“农民大学生”。(摘自7月20日《农民日报》)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