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农业部副部长出席超级稻发展战略研讨会并讲话

    【来源:    日期:2006/09/20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农业部)9月15—17日,农业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中国超级稻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十周年纪念活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时强调,“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超级稻,要转变观念,科学把握超级稻的发展方向,既要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更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达到“超级”规模,实现大面积增产增收。

    危朝安说,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我国老中青三代水稻科技人员历经10年的共同努力,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利用相结合”的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获得了一批超高产水稻育种材料,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在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百亩连片单产700公斤/亩的第一期目标和800公斤/亩的第二期目标。目前,经过专家评审认定的两优培九、沈农265、Ⅱ优明86、协优9308、D优527、国稻6号等49个优质高产超级稻品种,已开始在生产上发挥大面积的增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5年已在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覆盖了我国长江流域稻区、华南稻区和东北稻区,合计增产稻谷120亿公斤。今年,农业部组织东北三省示范推广种植了沈农、吉粳等系列的超级稻品种14个,合计种植面积达1300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6%。经专家抽样测产,大面积平均亩产将超过600公斤,比当地普通品种和高产品种分别增产15%和10%,更比“十五”期间及2005年东北三省水稻平均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增产幅度高达20%以上。

    危朝安指出,我国超级稻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品种上看,现有超级稻品种主要适宜于高产田种植,类型单一,缺少广适、高抗的早、晚型超级稻和中低产的一季超级稻品种;从配套技术上看,两系超级稻安全制种、实用轻简节本栽培技术仍需进一步加强;从生产应用上看,因受现有超级稻品种适宜种植区域耕地条件的限制,短期内不可能在推广面积上取得突破。

    危朝安强调,今后在发展超级稻的过程中,力争研究要上新水平,推广要有大成效。在超级稻研究上,一要根据我国水稻生产的实际需求,深化对超级稻在主产区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研究,不搞特异生态区小面积、小田块的高产竞赛。要更加注重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力戒片面炒作、盲目夸大增产作用。要特别强化省肥水、易栽培、广适型的超级稻品种选育,大力培育可在普通条件下种植的广适性超级稻品种,丰富超级稻的类型,提高品种适应性,真正使超级稻品种成为适种地区的主流品种和当家品种。二要必须高产与优质相结合,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发展。三要加强超级稻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特别是实用、轻简、节本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高新技术,开展三期超级稻新品种(组合)研究的探索,力争达到亩产超过900公斤的新水平。在示范推广上,要主推在大面积生产上表现优良的水稻品种,力争实现2010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和亩均增产60公斤的目标。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生态条件、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把好超级稻品种关,保证生产用种质量,确保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抓好超级稻示范点和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好核心区和示范点的样板作用;要特别抓好超级稻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和扶持工作,努力形成以户带户,以户促村,层层推进的发展局面,逐步扩大超级稻推广规模。在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必须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要根据不同生态区超级稻类型,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品种技术相统一,做到一个品种一套方法,不断完善和调整各项栽培措施。

    为了促进超级稻又快又好地发展,危朝安强调,超级稻研究协作组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学科间的协作力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以交流带动协作,以协作推进研究;要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或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研究效率,争取出大成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研究与示范推广的互动机制,特别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以及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摘自9月18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