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农民种啥养啥 教授支招指路

    【来源:    日期:2007/05/23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1日,在建昌县汤神庙镇政府礼堂里,建昌县政府副县长、县工商管理局的正副局长、镇党委书记、镇长和村民们坐在一起,聆听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的王绍斌教授讲解科学养牛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兄弟要想富起来,主要有三条路:一是劳动力转移,但需要经过培训,掌握一门技术,光靠卖力气打短工不行;二是办民营企业,前提是要有启动资金,还要有经营能力;三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并且形成一定规模,也就是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前面两条出路因为限制因素太多,对大多数普通农民来说,难度较大。而第三条路,也就是调整结构,搞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是最现实最稳妥的。”

    “那么,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呢?这和打麻将是一回事。每人抓13张牌,要有条饼万,幺、九不能断,这是规矩。看着底牌打,吃一张是输入,打一张是输出,输出输入,如此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和牌。”见乡亲们听进去了,他接着说:“调整的关键是信息灵通、知己知彼,底下已经有三张‘红中’了,你还等着吊‘红中’,能和吗?辽北的昌图,土地肥沃平整,人均三亩地,光种玉米都不行,咱这丘陵山区,人均一亩多地,你还一门儿种大苞米,那不就得受穷吗?”

    王绍斌教授的开场白入情入理,幽默风趣。村民们仰着脖子、支楞着耳朵,听得有滋有味。在讲解了肉牛养殖中的技术要点后,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王绍斌教授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建议:在巩固做大做强原有的圈养肉牛的基础上,沟沿平地搞大棚蔬菜,坡地种地膜花生,再以养殖肉牛的副产品——牛粪做原料,发展食用菌。

    王绍斌说,这样搞下去,两三年内,户均收入就可以达到三万元以上。他还说,这里几乎没有污染源,在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东北地区的最南端,光照充分,交通便利,生产大棚蔬菜具有成本优势。如今当地政府部门这样下力气进行引导、组织和扶持,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王绍斌教授是应建昌县工商管理局的邀请来到这里讲课的。建昌县工商管理局在开展“走进企业、走进村屯、走进社区”活动中,根据当地村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渴望实用技术的实际,请到了王绍斌教授。

    讲课之前,王绍斌到这个镇的土桥子村养牛专业户、大扁杏园进行了考察和现场技术指导。讲课之后,王绍斌把随身带来的花生、紫花苜蓿种子,送给了土桥子村支书马登宏,让他安排试种,并告诉了技术要点。

    讲课近两个小时,村民们意犹未尽,他们围着王绍斌问这问那,还记下了联系电话。他们叮问村支书:“以后,这样的事还有吗?”(宣传统战部 马传普)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