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的建设 >> 正文

    信电学院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报告会

    【来源:    日期:2006/03/17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信电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信电学院党总支和团委迅速做出反应,经过研究,制定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3月16日晚,信电学院党总支邀请校社科部主任张玉麟教授为全院青年教师和全体学生作了题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专题报告。信电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学民、副书记于永双和辅导员、班主任及青年教工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信电学院团委书记孙长清首先宣读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方案中要求全体团员青年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专题团会、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同时,要求全体辅导员、班主任、青年教职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张玉麟教授在报告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张玉麟教授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有机结合。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八荣八耻”的提出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恰逢其时,具有鲜明导向作用。“八荣八耻”为全社会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信电学院)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