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沈农要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防控禽流感最前沿的六个日夜

    【来源:    日期:2005/12/02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 刘玉)沈阳农业大学141名师生与地方防疫人员并肩奋战,足迹遍及辽宁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最前沿,以无畏的精神书写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防控禽流感最前沿的六个日夜。

    11月5日,辽宁省黑山县15个乡镇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黑山全县封锁!

    黑山县疫情一出现,就牵动着沈阳农大全校师生的心。11月5日是周六,但学校要组队参与全省防控禽流感的消息还是在校园里迅速传开了。牧医学院的师生更是摩拳擦掌,主动请缨。11月6日上午,“响应党号召,阻击禽流感,牧医学院百名师生齐心协力共奋战”的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由13名青年教师、31名研究生和97名0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应急防疫队整装待发。校党委书记郭明顺、副书记金宝莲亲自为防疫队壮行:当前的禽流感防控一线就是我们农业大学师生服务“三农”、奉献“三农”最直接的战场,那里需要我们!

    郭洋老师带领的7人盘锦防疫小分队是最早投入防控工作的队伍。小分队分成三组:第一组在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协助上报《禽流感防控专报》,第二组与盘锦市兽医药品监察站的同志深入各县、乡级兽医站检查疫苗发放情况,第三组到市兽医防疫站,协助工作人员到各县、乡、村随机采血、采棉拭子。

    第三组的李新锋同学和队友迅速来到三家子村一养殖户家,从900多只产蛋鸡中随机抓了20只,翅下静脉采血,注入离心管,再用移液器抽出送入盛液器,盖紧编号。同时每只鸡对应采咽喉气管、泄殖腔棉拭子,放入盛有双抗液的盛液器。他们熟练的操作动作,令地方防疫工作人员十分赞赏。

    11月7日凌晨1点,刘金玲老师带领鞍山小分队的同学们到达与黑山县仅一河之隔的台安县,在夜色中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普查、采血样、病料和进行抗体水平监测。

    在辽阳,由高明老师带领的小分队主要负责采血、下乡采样、采棉拭子以及血清分离、试验记录等工作。采样时,学生们要自己进鸡舍动手抓鸡,常常弄得一身污物。下乡的学生每天中午都不能按时吃饭,也没有休息时间,一天走下来又饿又累,鞋上沾满了鸡粪。

    在丹东,在葫芦岛,在阜新,在锦州,小分队师生在疫区周边马不停蹄地开展普查、采样、免疫工作。看到各乡镇的家禽免疫全部达到标准,每人都松了一口气。

    辽宁省动物防疫站是全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核心部门,各地疑似病例都要送来化验和确诊。任何一份病料都有可能带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危险性很大。由尹荣焕老师带队的13人小分队就在这种全副武装的紧张氛围中度过了6天6夜。学过4年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的学生们都十分清楚禽流感的危害性,但面对触手可及的病毒,没有一个人退缩。由于站内很多工作人员被分派到各地采集病料,人员缺乏,因此沈阳小队师生们的工作量非常大。他们小心地研磨病料,认真地进行化验分析,常常要工作到深夜。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防疫队的141名师生中,有37名是共产党员,其中教师党员8名。学生党员、01级动物医学专业杨作丰在昌图县负责宝力镇的18个村的工作,按照要求他和同学们要在3天内完成采血任务。每天早上6点多钟,杨作丰和同学们就开始走村串户,每个村要到8家养殖户采样,经常是下午才吃到中午饭,再匆匆坐车继续赶往下个村。学生党员白洁每天都要检测大量的病料、血样,光是清洗污染过的容器就累得她直不起腰,但她不但每天按时完成清洗任务,还主动申请其他工作。

    6天过去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分队成员陆续返回学校。本溪防疫小队的康广东同学在总结中写道:“6天6夜的防控禽流感实践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日第2版)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