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3个教师节前夕,土地与环境学院召开座谈会,老中青教师欢聚一堂,讲传统,话改革,议创新,谋发展,以此庆祝自己的节日,庆祝土壤学增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张玉龙校长、李天来副校长,宣传统战部、研究生部、人事处、科研处、校团委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土地与环境学院院长韩晓日教授主持会议。他说,土壤学增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沈农几代土壤人长期艰苦奋斗的成果,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真诚地希望与会者为学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李天来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词,对土地与环境学院班子和老师们,几十年来一贯重视学科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辛勤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李副校长强调,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是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形成鲜明的优势和特色;二是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在各个学术方向形成梯队,再融合各个学术方向形成整个学科的团队;三是加强基本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好学科建设等各类资金,搭建科研平台,改善科研条件;四是多争取科研课题,多出科研成果。
参加座谈会的老先生纷纷发言,表达他们的良好祝愿、真诚希望和无比喜悦之情。唐耀先、刘孝义、刘永菁、郭鹏程、须湘成老师,在发言中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玉龙校长在讲话中表达了对以陈恩凤教授为代表的老先生们的感激与崇敬之情,分析了我校土壤学科的优势与不足,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说,土壤学科的前辈们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土壤肥力、土壤地理、土壤物理、土壤调查与改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全国有很高的声望。我们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长期坚持土壤定位观测等传统土壤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今后在为国家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及工业废弃地治理等方面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努力营造关心学科建设、重视科学研究的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条件,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宣传统战部 马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