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沈农要闻 >> 正文

    新农业种子:母亲——记沈阳农业大学苹果育种专家李怀玉

    【来源:    日期:2007/10/12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作者 王琦)这里介绍的是孕育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苹果品种的女性,她40年里心甘情愿地付出任何辛劳而不求回报的品质,就像她选育的能在寒冷的北方生长的大苹果一样金贵!她像千千万万个育种专家一样是普通的母亲,而她奉献给人类的成就又使她成为特殊的母亲!

    果树育种专家把我国北纬20~60度间划分为7个果树带,第6、7两大果树带是干旱落叶和耐寒落叶果树带,寒冷地区包括内蒙全境及东北三省、宁夏、甘肃、河北部分地区。这两个果树带是让苹果育种专家爱恨交织的地方。爱的是,这里由于生长季节气温高——可达35.1~41.8℃,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2560~3642℃,这种温度下栽培的苹果,很少有病虫害,而且含糖量高,着色好,好吃又好看;而让果树专家们恨的是:这些地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5~6个月,寒潮袭来时,24小时内能降温10~21℃,年最低温度在-28.7~38.1℃之间,一般的苹果树不能在1月份均温-12℃以下生存,而且冬季的干旱少雪和日照率高,会引起苹果树严重的生理干旱——抽条。

    生长在这里的优质苹果树不是冻死就是旱死,专家们不得不宣布,寒冷地区是苹果栽植的禁区。

    然而,那又好吃又好看的苹果,还有让相对贫困的地区农民富裕起来的梦想,吸引着无数的苹果育种专家,他们经过无数次试验,希望能选育出一种能栽种在寒冷地区耐寒的品种,让梦想成真。

    40年前,一位美丽而聪慧的女性,就开始了耐寒品种的选育。40年后,一个耐寒而且好吃又好看的品种栽到了第6、7果树带,这个品种叫“寒富”,她的母亲叫李怀玉。

    1955年,哈尔滨市六中学的毕业生要填报高考志愿了,李怀玉报的是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她的父母原是辽宁大石桥的农民,日本鬼子打进营口那年,为躲避战乱,父亲带着5岁的李怀玉和哥哥到了哈尔滨。父母做零工维持的家境艰难地供养着李怀玉兄妹读书。哥哥先他两年考取了东北工学院,到她报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流泪了,告诉她家里实在供不起第二个大学生了。李怀玉对母亲说,我报考的大学是由国家供养的,自己家不用出钱,而且在那里我才能学到怎样成为中国的米丘林的知识和本领。

    李怀玉走进沈农的第一天,有两件事让她激动不已。第一件是一进校门,一幅大大的横额上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欢迎你步入红色农学家的摇篮”,看着这句话,李怀玉的眼泪掉了下来。另一个意外——当时的院长张克威走进宿舍问:“谁是哈尔滨来的小米丘林啊?”面对这位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哈尔滨担任中苏合办中东路农事试验场副场长,后来到达延安,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从东北农林部负责人转而创办沈阳农学院的师长,李怀玉说:“我想到沈阳农学院学果树育种。”张克威为了办好这所农业院校,几次到上海将复旦大学农学院除茶叶外的全体师生一起请到北方沈阳,当时的四大学科——农学、园艺、土壤、植保拥有陈恩凤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他对眼前这位雄心勃勃的小“老乡”说:“农学院不会让你失望。”

    李怀玉确实没有失望,让她高兴的不仅是农学院里全部免费的教学和食宿,到今天她也记得在当时的食堂里每天都能吃到在家里很少吃到的细粮和肉,每天早上每个学生都能喝到加糖的豆浆和煮熟的鸡蛋,由于她品学兼优,她还拿到一等奖学金——每个月3元钱!更让她喜出望外的是,她的育种课题是由当时国内最著名的遗传育种专家谭其猛教授讲授的,她的植物生理课是由为榨菜命名的我国著名的生物学教授毛宗良讲授的,她的果树栽培学是由我国著名的果树育种学家张育明讲授的,而她的园林基础课是由参与孙中山陵墓园林设计的章守玉教授讲授的……大师们的启迪和教诲,让李怀玉像跃进水里一块干透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纳着、积累着。她说,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要报恩呀——没有新中国和共产党我就不能上大学,我一定得好好学习,用真本事报效我的国家!

    上大学的第二年,李怀玉入了党,而且当选为果树育种课代表、团支部书记。当时的李怀玉身体修长,入学前她曾是中学的排球队长,还以黑龙江省代表队员的身份参加过全国排球比赛,她的成绩好,门门课程全是5分,再加上她那两条乌黑的大辨子,真不知道带走了多少男生的心,可是李怀玉的全部心思都在学习上,周末风雨操场那迷人的舞会,冬天运动场上那诱人的滑冰场,都曾是李怀玉的最爱,但是,同学们却很少在这些地方看到她的身影。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图书馆的借书证使用率是最高的,她在实验室“赖”着不走的次数是最多的,而她的笔记也是全系同学里最详细最完整的。

    幸运的李怀玉的毕业实习又独占了另外一个幸运——1959年,全国高校的大师云集兴城,着手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自编教材《中国果树栽培学》,大学四年级学生李怀玉由张育明老师推荐,作为张老师的助手参与了这次编著。在兴城,李怀玉结识了她早就在学术杂志上熟悉了的大师:中国果树研究所所长蒲富慎、西北农学院教授孙云慰、河北农学院教授曲泽洲……讨论编写大纲的时候,李怀玉聆听着专家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纵论古今,对比中外;讨论章节的时候,李怀玉感受着专家们以科学家的严谨坦诚相待争论不休;在具体落笔的时候,李怀玉目睹了师长们反复求证仔细推敲……近半年时间里,李怀玉协助张育明教授完成了分担的编写任务,更重要的是她完整地了解了世界上果树栽培中的难题、许多果树育种和栽培专家们对世界果树栽培的贡献,比如她从小就崇拜的前苏联著名果树育种专家米丘林,是因为提出了“环境影响”和“定向培育”等理论,通过把生长在南方的果树逐步北移,使果树在寒冷环境的作用下逐步获得抗寒性,他成功地将杏北移了1400多里,将樱桃北移了1000多里。这半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北京出版社校对全书100万字的时候,李怀玉等于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读了《中国果树栽培学》,当她知道中国的果树栽培学里讲授的若干优良苹果品种没有一个是新中国自己选育的时候,在她简单的报恩的情结里,融入了一份坚定的信念——做一个中国的米丘林,造福人类!

    育种专家是造福人类最幸福又最艰辛的母亲。

    他们首先是熟悉天下同一物种所有子孙的母亲,然后“领养”了别人的最优秀的孩子精心养育,细致观察他们生长的特性,认真地操持他们的婚事,让他们尽情繁衍子孙,找到最优秀品种的最优秀的品质,通过婚配壮大优秀、淘汰缺点,然后要详细记录每一对婚配的档案:包括他们的血统、父母、名字和特征……这些孩子都长在大自然不同的环境里,从子女的出生起母亲就要在风吹雨淋中日夜操劳,直到孕育出自己创新的具有最优秀品质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最优秀的孩子。40年里,李怀玉一直是这样的母亲。

    东光是号称波兰七号的大苹果,具有抗寒、耐贮、丰产的特点;但是,东光最致命的缺点是酸,所以从来没有人用东光做亲本。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东光的酸味是受同质显性遗传基因所制约的,其杂交一代都是酸苹果,就是说,想要让东光和其他品种杂交,与生俱来的酸不会改变。李怀玉用了20年证明,东光的酸味不是同质显性遗传,而是受单因子控制的杂合基因型,一旦与如意郎君婚配,完全能生育出不再酸的甜苹果。

    1959年李怀玉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果树研究室,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她始终在基层从事果树资源调查,为选育耐寒品种积累素材。渐渐地她身上娇气少了,骑自行车下乡,住农家土炕,吃派饭,甚至带着干粮,一走一整天的到各个果园里收集她的研究材料。当时进驻农学院和农科院的工宣队都说,“这人哪像知识分子,根本坐不住板凳。”她要下乡去看她的果树苗,工宣队不给假,要留她在家搞斗批改。她说,抓革命还得促生产呢,背起书包起身就走。她说我出身好,下乡去和贫下中农在一起,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那时候她挂心的是她和同事们一起选育的一个抗寒品种,叫沈香。当时是用黄奎和老笃杂交的品种,文革中为了保护这些刚刚育成杂种实生苗,她把苗木挖出来送到她熟悉的基点上去,她跑来跑去正是为了观察记录这些实生苗的长势。苹果早熟抗寒新品和沈香,在1979年获得了辽宁省科学大会授予的重大科技成果奖。可是,这个品种是耐寒了,它不耐贮存,没能在市场上占住脚。

    1978年,李怀玉按20个杂交组合进行杂交授粉,她把收养来的一群东光女儿嫁给了胜利、印度、富士、葵花、红冠、金冠和赤阳,她把女儿们的婚礼地点全部选在寒冷地区——辽宁西丰。她在完成授粉任务的时候就像是给女儿打点嫁妆,她想让她的孩子们就生长在寒冷地区。1979年她把收获的1万余粒种子播种在内蒙宁城县巴林果树实验场,第二年就获得了实生苗8000株。她把这8000个宝贝再分类定植在杂种圃内,在冬季严寒的考验下,几经冻害,以56%的死亡率为代价,直到1985年生存下来的健壮的孩子们开始结果。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实验中,她选中了东乐和富士的后代,这孩子最突出的优点是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集抗寒、优质于一身,具有抗寒、抗病、抗早期落叶和早产丰产的特点。在年平均气温7.6度,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2.5度,绝对低温零下32.7度的地区栽植,也能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1992年,李怀玉吸取了果农和专家的建议,给了这孩子一个新名字——寒富。

    寒富很快在“三北”地区10多个省和自治区栽植成功,在辽宁已形成相当规模,全省栽植50多万亩,而沈阳地区则是从2003年正式开始推广,到2006年底已经栽植5万多亩。《沈阳日报》发一整版的专题报道《她让沈阳成为寒富苹果之乡》。

    一个品种能带来多少效益?刘涛的故事也许是一个例证。刘涛是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金德胜村农民。初中毕业后,因父亲残疾,又有两个年幼小弟而辍学务农。1987年他赶着毛驴车到农大买树苗,刚好遇到了李怀玉。由于这个孩子勤奋好学,肯吃苦,于是李老师让他参加了农大举办的果树栽培培训班,成了李怀玉的学生,刘涛家承包的土地成了沈阳农业大学寒富苹果开发推广的试验基地。2004年,沈阳市政府与沈阳农业大学联手,举办一年制“农民科技示范户培训班”。刘涛被保送免费进大学读书,更是从李老师那里取得了栽培寒富苹果的真经。刘涛果园里的寒富栽后两年见花,3年坐果,到了第5年,亩产达万斤。年亩收入超万元。不到10年工夫,刘涛家盖了大房子、买了车。刘涛还当选为“寒富苹果协会”会长,他的果园被市、区确定为农民研修基地,苹果优质丰产技术培训中心,刘涛在他的微型面包车上标明:“寒富苹果技术服务车”,每到一处饭不吃、水不喝、不收报酬。有人夸他,他就说:“我老师李怀玉就是这么做的。”刘涛已连续3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2006年又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2007年2月2日,沈阳市政府隆重表彰为沈阳地区栽种寒富苹果做出重大贡献的李怀玉,副市长李宝权把5万元奖金交到披红戴花的李怀玉手上,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在大会上说:李怀玉教授是农业大学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表率,是我们沈阳农业大学的骄傲……

    这些话给了70多岁的李怀玉无限的安慰,这许多年来,作为母亲,李怀玉觉得对自己的家庭欠下了很多,她的一直在病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很少得到她的护理,她的老伴身患重病还一直是她的帮手,还有她和同事为了选育寒富所经历的天灾人祸,都让她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然而作为寒富的母亲,她是那样的骄傲,在果树的第6、7带上走走,到处都有寒富的身姿,到处都有寒富的果香,到处都有因为栽种寒富而脱贫致富的果农的笑脸……在沈阳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还有一群博士们在为从分子结构上改进寒富苹果的品质而勤奋工作……

    她孕育的一个优秀的孩子改变了寒冷地区许多孩子的命运,这是育种专家和母亲最欣慰的!(摘自《新农业种子》2007年第三期)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