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沈农要闻 >> 正文

    演绎平凡的精彩

    【来源:    日期:2011/05/20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沈阳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个年轻的集体,它由两位“60后”教师和七位“70后”教师组成,它融洽和谐、拼搏奋进,充满朝气与活力;这个集体中的教师们热爱教学,扎根科研,默默耕耘。他们是大学课堂上的优雅 “舞者”,是科研沃土上的优秀“画家”,它就是沈阳市五一先锋号集体——我校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以老带新 打造课程精品

        生物化学教研室成立于我校建校之初,谈到生物化学教研室,就不能不提让整个教研室、甚至让整个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之骄傲的《基础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更不能不提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为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课程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早在1993年,生物化学教研室主讲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就被评为校级一类课,2004年《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它是我校第一批省级精品课之一,也是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第一门省级精品课,它凝聚了几代生化人的智慧和心血。“近些年,生物化学教研室每年都承担着近50个班,15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虽然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很年轻,但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我们要打造精品中的精品”,作为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成员之一,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吕淑霞道出了教研室所有教师心中共同的目标。他们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教研室唐咏(已于2010年退休)、吕淑霞两位老教师深知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的欠缺,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他们从青年教师的教案准备开始,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在青年教师正式走上讲台前,教研室还专门为每一位年轻教师精心设计了培养计划,要求年轻教师跟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此外,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了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年不定期举办院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评委,现场对青年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教学比赛在教师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增强了教师们投身教学,提升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室有多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学院的教学骨干。 

        目前,教研室所有教师均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生物化学教研室主讲的《分子生物学》被评委省级精品课,成为教研室的第二门省级精品课。

                                         厚积薄发 期待破茧化蝶 

        科研一直不是生物化学教研室的强项,但是改变科研弱势的迫切愿望确是助推生物化学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勤奋工作的强大动力。能够在科研方面取得突破,学院着急,教研室着急,教师们自己更着急。

        近年来,教研室相继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法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引进博士、博士后充实科研力量,同时鼓励教师出国或到国内知名学府进修学习。新进的年轻教师没有课题,没有科研经费,没有实验室,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科研工作中,教研室在实验室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了实验条件和实验用仪器,并努力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引导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

       “在教研室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有很多青年教师为了尽快进入科研角色是自发‘抱团’的,没有课题的教师给有课题的教师‘打工’,从中优势互补,积累科研经验,明确科研方向。只有实干、只有‘抱团’才能有课题,才能出成果,这已经是生化教研室中所有教师的共识”,教研室主任马镝这样说道。正因为如此,教师自发“坐班”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在生物化学教研室,没有“单打独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研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团队,小团队间又相互交叉融合,组成了生物化学教研室的大团队。

        教师们的这种紧迫心理还表现在去年的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中,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精心准备了申报材料,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请有经验的教授专家来帮助完善修改课题申报材料,所有教师的材料都是提前半年完成的。在教研室的每个年轻人心中都有一种信念,身上都有一股劲。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说,“我的第一个本子在学院的第一轮评审中就被全盘否定了,听取了专家们的建议后,我重新进行了准备,重新换题的时间很紧张,过程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我绝对不会放弃”。这朴实的话语不正是迫切提升科研水平的青年教师们勤奋、执着、不放弃的真实写照吗?

                                        博雅育人 育得桃李芬芳

        当前,生物科学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生物化学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和求学的出路很宽,如何使研究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使他们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是教研室的教师们头脑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生物化学教研室的9位教师中,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有5位,他们指导着20多名硕士研究生。“从本科毕业开始的这十年,是人生奋斗最好的十年,抓住这十年,打好基础,将会为你赢得美好的前程”,这是教研室的教师们对研究生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可以说,生物化学专业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导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导师团”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当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实验过程中遇到难题,总能得到满意的建议和答案。为了切实加强研究生的科研管理,快速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教研室还利用每周定期组织召开科研进展汇报例会,研究生可以对一定时期的科研进展进行汇报,如果实验受阻,还可以提出有关问题,请教师们来解答。生物化学专业的每一位研究生更是幸福的,因为生物化学教研室的老师们早已针对他们的不足制定好了完善的培养计划。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实验,还经常与研究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写作能力是从事科研工作和办公室工作的人都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学生阶段毫无疑问是提高这一能力的最佳时期,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技能,生物化学教研室明确地把如何写作列为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五年来,教研室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有3名研究生被评为校优秀硕士生,有3人荣获校顾慰连奖学金,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有一批优秀的硕士毕业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继续进行深造。

        五月的清晨,春风拂面,绿意盈目,广袤的试验田里留下了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们挥洒汗水的足迹;五月的夜晚静谧、安详,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灯光里闪动着教师们忙碌的身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生物化学教研室的教师们正以他们的勤奋和执着续写着更加华美多彩的乐章。(党委宣传部  张辉)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