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青在线、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媒体在重要位置陆续报道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郑志瑶以专业知识技术入股合作社到农村创业的事迹,并被人民网、光明网、腾讯等主流网站于显著位置转载传播,在学生、家长、行业协会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2级机制2班学生李雨亭是工程学院农机视野社团的骨干成员,他在微博中写道:“我知道郑志瑶是带着梦想来大学学习的。认识他以来就一直听他讲创业的话题,回想起来,他当时创立农机视野社团,引领同学们到农村去实践,都是在创业梦的支撑下的创业实践。”
“瑶哥有魅力,他对决定要做的事情总是认真投入。做班长时,他所在班的成绩全年组第一;做运动员,他是学校田径队队长,是学校200米、400米冠军;做我们的学生班主任,他一有时间就到我们中间,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微不至。”2013级农工班学生徐子惠在班级博客中这样说,“如今他到农村创业,我们相信他也会认真努力,做出成绩,为我们做出表率。我们班要继承和发扬他这种认真精神。”
2013级农机化1班学生宋祥文在QQ空间里表示要向郑志瑶学习,向实践学习。他认为郑志瑶到农村创业是顺时而动,是在实践中抓住了机遇。“学长能够以知识技术入股,是因为他从两年前开始,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完善自己,依靠自己的专业视野、知识技术和创新精神,与当地合作社最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对我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极大的鼓励,对我们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深有启示。”
据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柴宇介绍,郑志瑶的事迹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中国好农机昌图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原来只有10来名学生报名,后来激增至40多人。
2014级建环专业学生董朕的家长看到报道后,当即给工程学院领导打电话,向郑志瑶同学“学农、爱农、立志兴农”行为致敬,给学校点赞。这位家长说,术业有专攻,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应该为祖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有合作社看到报道后找工程学院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并预订毕业生。海城丰沃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崔铁彦希望引进农大学生,他说以前怕学生嫌弃农村脏累,有了郑志瑶的先例,这下有底了,表示愿意把合作社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欢迎师生常去。盘锦长财农机合作社已是工程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理事长李继财说,与沈阳农大合作,感受到了学校把学生送往农村一线的良苦用心,希望学校多给他派几个大学生,也留下几个“郑志瑶”,“我们是真需要呀”。 (党委宣传部 张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