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俊范教授记不清今年这是第十几次到桓仁了。8月19日一大早,他和助手周如军副教授及两名研究生再次去桓仁,调查人参病虫害发生情况。半个月前,他还到桓仁给省人参协会会员作了场科普讲座。
桓仁地处长白山南部余脉,是人参生长的好地方,全县光林地参就有60万亩。作为药用植物病虫害领域带头专家,傅教授为掌握人参病虫害情况,研究灾变规律及安全防控技术,这些年走遍了桓仁的山山水水。
八里甸镇样子沟村老刘头的参棚在海拔600米、近50坡度的山岗上。沿村头河道边坑洼的土道前行两三公里,左折过桥,再沿一条雨水冲刷形成的乱石小道上山,前行十来分钟即是。“这算方便的,”傅教授说,“一般的山上林地参场,上、下山都得两三个小时。”
傅教授把人参常见病虫害的图片、防控技术和联系方式彩印到一张A4纸上。他向老刘头询问人参病虫害情况,拿出这张被他称为“明白纸”的材料发给他,指着上面的内容跟老刘头热聊起来。他钻进参棚,采集病虫害样本,在棚里不断与助手、研究生交流,出棚来与老刘头交流。
汗水湿透了傅教授的衣服。分别时,傅教授握住老刘头的手,让有问题按材料上的方式处理或者联系他,并请求帮助收集病虫害样本。得知老刘头去年起参卖了90万元,傅教授高兴地笑起来:“好啊!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你们种好参,卖出好价钱。”
“‘老参地’连作难题一直没被攻克,林地种参毁林、破坏生态,持续发展成问题,平地农田种参成为趋势。”在去华来镇光复村一家300多亩平地参场的路上,傅教授介绍,平地种参,病虫害加剧,必须研制、配套安全防控技术。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3年已就此立项,由他主持开展研究。
到达这家参场,正赶上技术人员施药。傅教授了解情况后赶紧纠正,让降低用药浓度,并叮嘱应在10点前和下午3点后施用,以防药害。苗床前,傅教授挖出几株病苗,鉴定病害、病因,技术人员听后频频点头,连说“对症”“是这样”。傅教授逐一察看苗床,发现病株,讲清病原,开出药方。
下午4点多,傅教授一行启程返沈。车至半道儿,大雨倾盆,傅教授连呼“幸运”。他说:“幸亏在桓仁没遇着这雨。”接着讲了他在桓仁的一次经历:刚上到半山腰,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山里手机信号不好、电话难通,人烟稀少、叫人不灵,非常危险;再晚下来会儿,山下司机就要报警。
“不过,能为参农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看到参农高兴,我们心里也高兴。”傅教授说。暴雨中,车里,大家的脸上满是笑容,仿佛这一天没有辛劳和疲惫。(党委宣传部 张宜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