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沈农要闻 >> 正文

    李院士专访:荣誉属于强盛沈农

    【来源:    日期:2015/12/07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李天来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传来,校园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为天柱山脚下诞生第二位院士而欢欣鼓舞。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天来院士,了解院士成长的不平凡历程。

    记者:首先祝贺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沈农的骄傲,让所有沈农人感到无比自豪。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农业科学道路的?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设施蔬菜这一研究方向?

    李院士:谢谢!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农业并不陌生,但是,1978年初,当我接到沈阳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却有些茫然:农业还用学吗?到农业大学学什么?后来,我聆听了老先生们饱含深情的专业介绍和入学教育,对农业科学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些认识,越学越深切地感受到农业对于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毕业留校后,我从事蔬菜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那年冬天我就想:难道我们北方百姓冬季只能吃大白菜、萝卜、马铃薯和酸菜、咸菜吗?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蔬菜在北方的冬天里照常生长,让千家万户四季都能吃到各种新鲜嫩绿的蔬菜呢?就这样,我把解决辽沈地区蔬菜周年生产和周年均衡供应当作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并立志此生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而奋斗。

    记者:您为百姓造福的远大志向令人钦佩!能简要介绍下您从事设施蔬菜研究的历程吗?有哪些人和事是令您无法忘记和感动的呢?

    李院士:我1978年4月迈入沈农的校门,从懵懂的青年人走到今天,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级组织对我的关怀,离不开各级领导、老师、同事、朋友、学生和亲人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留校工作后,我有幸在张振武教授领导下工作,并在园艺系主任谭其猛教授的亲切指导和安排下,很幸运地出国学习,先后师从斋藤隆教授和葛晓光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老师们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与关爱,让我终生难忘。参加工作以来,母校各级领导、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与帮助,让我感激不尽。我还有幸结识了全国园艺界、农业工程界各级科技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众多领导、老师和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让我始终心存感动。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研究团队,他们多年如一日、风雨同舟、无怨无悔地和我一起团结奋斗。因此,如果说这些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这其中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您的学术水平的最高评价,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成果吗?

    李院士:我1982年1月毕业后,就在学校蔬菜教研室设施蔬菜课程组从事设施园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围绕北方蔬菜周年生产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创建了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制出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及果菜生产模式,实现了在北方-30℃以上地区冬春季不加温生产果菜;将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域向北推移了300公里,为我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也为北方地区冬季鲜细菜供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30多年来,每当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都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

    记者: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听说您现在也经常深入农村,足迹遍布省内外大大小小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您当选院士后还有什么样的研究计划?

    李院士:我能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天时、地利、人和”铸就的结果。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工作在团结奋进、蒸蒸日上的沈阳农业大学,身处给予我无微不至关怀的各级领导和全国同行这个温暖的群体,如果说当选为院士是一种荣誉和成就的话,那也绝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和成就,它是这个时代的荣誉和成就,是全国园艺和农业工程界的荣誉和成就,是沈农的荣誉和成就,是包括几代沈农园艺人在内的团队的荣誉和成就。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我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深知,我们国家虽然是设施园艺生产大国,但还不是设施园艺生产强国。园艺设施简陋、环境控制能力差、生产技术缺乏标准、作物生理障碍和侵染性病害防控能力不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是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现实。因此,改变现状,实现设施园艺现代化是我和同行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我希望与专家们一道,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努力。

    最后,我想说,日益强盛的沈农是我成功当选的最强大后盾,全体沈农人的期待和鼓励是我一路向前的动力源泉,我相信,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沈农一定会越来越好,重返全国农业院校第一集团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党委宣传部 胡晓梅)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