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 加入收藏
  • 沈农主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沈农要闻 >> 正文

    陈启军教授精准阐释疟疾的免疫学问题

    【来源:    日期:2019/03/2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3月20日,校留学人员联谊会2019年第四期“午间学术沙龙”活动在图书馆209会议室举行,校长、预防兽医学专家陈启军教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主题是“疟疾的免疫学问题”。能容纳120人的活动会场坐满了归国留学教师和学生,精彩讲座深受听众欢迎,现场气氛热烈。

    陈启军教授从事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的研究三十余年,在疟原虫、血吸虫等血液寄生虫的病原生物学和分子致病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疟原虫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机理,文章发表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有关疟原虫致病因子(PfEMP1)对宿主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多个受体的黏附作用的发现是对阐明疟疾发生机理的重大贡献。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课题、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合作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总影响因子530 以上,他引2600多次。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0年以来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或主持人20余次,8次应邀为国际(SCI)期刊写主题综述。2015年12月,“因与屠呦呦在相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陈教授获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并应邀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微生物和肿瘤研究中心第一位作学术报告。

    活动中,陈启军教授从一则关于“疟原虫抗肿瘤”的新闻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引起疟疾的病原和恶性疟原虫的生活史、致病机理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疟原虫通过促进免疫细胞凋亡、模拟细胞因子、水解NET网状结构及抗原变异等机制逃避人类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以及我校寄生虫研究团队在疟原虫免疫逃避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并幽默风趣地回答了张莹、郑雅楠、张琪等归国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党委统战部 葛朋烨 文/农学院2018级 程世昊 雷居翰 摄)

    审核人:胡晓梅

    责任编辑:尚滢

    审核人: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