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校留学人员联谊会2019年第17期午间学术沙龙活动在图书馆209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段德民研究员到会作报告,题为“纳米酶新技术研究及展望”。校长陈启军教授主持沙龙活动。
段德民研究员在纳米新材料研制及其生物学与环境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和系统性研究成果,现兼任公安部物证中心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和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创新项目、北京市科委专项、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等20余项课题,纳米酶高灵敏检测技术已推广至公安刑侦及海关口岸检验检疫领域。曾获国际Atlas奖、中科院王宽诚人才奖等奖项,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protocols,PNAS,Biosensor Bioelectronics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申报专利8项,其中3项获得中国、欧洲、日本授权。
段德民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说,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具有催化效率高、稳定、经济和规模化制备的特点,在医学、化工、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从纳米酶的发现及概念、应用技术研究、标准化研究以及纳米酶研究新的探索与展望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研究成果。
畜牧兽医学院、生物科技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学院的归国留学人员和青年教师、研究生近百人参加活动。(党委统战部 葛朋烨 文/特邀记者 张文魁 摄)